第八届全省道德模范|陈淑明:一诺千金重,孩子完好才心安

发布时间:2021-12-07 10:26:00    来源:文明威海公众号


  

陈淑明,1927年11月生,乳山市崖子镇申家村村民、“红色乳娘”代表。

  她是300多名“红色乳娘”中的一位,她在接收孩子时不讲条件和困难,坚守自己的诺言,待乳儿胜过亲生,奶水尽着乳儿吮,衣服尽着乳儿穿,自己的4个孩子却吃不饱、穿不暖,最终把2名乳儿完好奉还。

  乳山是1941年2月中国共产党划定的县级(牟海县)红色区域,在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胶东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突破日寇封锁中被迫频繁转移,不少妇女干部生了孩子无法随身带养,很多同志不得不忍痛抛下刚出生不久的亲生骨肉。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委决定在胶东抗战大后方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并在附近村庄征集乳娘帮忙抚养革命后代和烈士遗孤。此后多年,300多名年轻女性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一项重任——为前线的八路军将士哺育后代,成为“红色乳娘”,精心呵护着1223名革命后代。

  “红色乳娘”陈淑明,就是300多名乳娘中的一位,曾哺育过国军和宫雪梅两个乳儿。

  陈淑明20世纪40年代末嫁到崖子镇申家村之后,与丈夫一直过着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然而,1950年的一天,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原有的一切,让陈淑明有了一生的牵桂。敲门的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她的手上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村妇女主任告诉她,因为有紧急任务,解放军战士不得不抛下还未满月的孩子国军赶往前线,希望找个好人家抚养孩子。当时,25岁的陈淑明刚刚生完自己的二儿子,正处于哺乳阶段。听完妇女主任的话,她没有丝毫犹豫地接下了孩子,“放心吧,我会好好抚养他的!”陈淑明承诺道。

  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生活十分艰苦。上有老下有小的陈淑明全家,仅靠丈夫当兵微薄的收入支撑。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陈淑明的奶水明显不足,更何况要喂养两个小男孩。眼看着送来的孩子日渐消瘦,陈淑明顾不上自己的亲生孩子,狠心给仅有两个月大的二儿子断了奶,送到了娘家由母亲抚养,自己则全身心地照顾小国军。就这样,小国军在陈淑明的家中健康成长。 

  “为了更好地哺育国军,我给自己的儿子断了奶,并把他送到母亲家里抚养,而我就专心哺育小国军。”今年96岁的陈淑明,虽然耳朵有点背,但对哺育的乳儿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小国军渐渐长大,家里生活条件依旧不好,可每个人都很疼爱小国军。“芋头在当时已经算是家里很好的食物了,每当煮好芋头,大儿子会主动跟小国军说,你吃瓤,我吃皮儿。”就这样,陈淑明一家悉心照顾了国军3年。3年后,小国军被他家里人接走了。当他的亲生父母来接他的时候,他长得又白又胖,非常讨人喜欢。而陈淑明的两个孩子却瘦骨嶙峋。

  1956年,陈淑明的女儿申桂敏出生十来天的时候,儿时的伙伴陈淑芝找到了她。陈淑芝年轻的时候嫁给了一个铁道兵,被安排在内蒙古工作,因为生孩子回到了家乡。但孩子出生没两天,陈淑芝的丈夫就接到了紧急命令,需要两人一起离开,可是孩子尚小,没有办法随行。于是,陈淑芝就找到了陈淑明,希望陈淑明可以帮助她抚养孩子宫雪梅。看着还在襁褓中的孩子,陈淑明又动了侧隐之心,但因为之前抚养小国军时全家上下都吃不饱穿不暖,家里人纷纷表示反对,陈淑明陷入了两难的境况,“连着两天晚上,我都因为这件事没有睡觉,一边是自己孩子哭着喊着要吃的画面,一边是雪梅眼巴巴望着我的小眼神,哪边我都不舍得抛弃。”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陈淑明还是决定接过孩子,“淑芝他们是为国家做贡献去了,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阻拦他们啊,我能做的,也只有好好帮他们照顾孩子了!”

  依旧像上次那样,为了能让小雪梅吃饱,陈淑明毅然给自己的大女儿断了奶,把自己数量不多的奶水留给了小雪梅。而这一次的哺育,又是3年。

  三年以后,小雪梅也被陈淑芝夫妻俩健健康康地领回了家。“长大之后,雪梅也回来看望了我几次,看着自己喂养的孩子长得这么健康,我也欣慰了!”陈淑明的言语中透露出丝丝自豪感。 

  “藤缠树,树藤缠,青山树藤脉相连……”乳娘的故事在胶东家喻户晓。如今硝烟早已散去,承载着乳娘精神的歌谣依然广为传唱。

  “前几年雪梅接我到北京玩,我们去了天安门。上个星期,她还托人捎回来一些药。”陈淑明让儿子申令山从相框上取下宫雪梅小时候的照片,拿在手里满面笑容。雪梅一直把她当做亲娘,而雪梅在她心里也如亲闺女一般。“乳儿的父辈是为了打敌人,才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他们把孩子给俺是信得过俺,俺一定要把英雄的后代照看好……”谈起当年照看革命后代的初衷,陈淑明说。 

  陈淑明是一位勤劳质朴、默默奉献的母亲,艰苦岁月里,她信守承诺、倾其所有,哺育照料着没有一丝血缘的乳儿。在那个硝烟弥漫、生活极端困苦的年代,像陈淑明一样忠义至上、一诺千金的乳娘共300多名,这些无法完全统计出具体人数和名字的红色乳娘,在接收孩子时不讲条件和困难,待乳儿胜过亲生,在父母来接孩子时,忍痛割爱;在孩子长大成才时,不图回报。她们很多人没有留下照片,模样不详,却在每个乳儿的记忆中闪耀光芒。

  “人在孩子就在”是她们的庄重承诺,舍命护孩子是她们的无悔选择。1942年-1952年,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胶东育儿所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在烽火硝烟中先后哺育革命后代1223名,在日军“扫荡”和多次迁徙过程中,胶东育儿所乳儿无一伤亡。她们以“忠心向党、大爱无疆”的精神,谱写了以命相助的英雄诗篇,她们用朴实无私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大爱之歌。 

  乳娘们用朴实无私的行动,展现了群众与党生死与共、以命相助的庄严承诺,是革命战争年代胶东妇女响应党的号召,听党话,跟党走的典型代表,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生动体现,是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生动教材。

  •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博

四德榜网
山东志愿服务网
山东省
精神文明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文明山东客户端
文明山东公众号
文明山东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