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省道德模范 牛伟国:乡村巨变就是我的日记

发布时间:2022-03-28 15:17:00    来源:《半月谈》2022年05期


  “中国好人”、“山东省道德模范”、“齐鲁时代楷模”牛伟国,荣登中宣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半月谈专栏开篇作(《半月谈》2022年05期),文章记录了一名基层干部奋进新时代的十年。特予转载。

  牛伟国喜欢穿运动服,走起路来三步并两步,话还没说出口,笑容就已经飘到了面前。“叫我‘老牛’就行,大伙儿都这么叫。”

  53岁的他身上有好几个标签: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山东省潍坊市发改委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政研科科长、有17年教龄的中学地理教师……其中,他最引以为豪的身份是驻村第一书记。今年是他连续第5次驻村,也是驻村的第10个年头。

  牛伟国不写日记,乡村巨变就是他的日记。“这10年我过得很踏实、很有意义。”牛伟国说。

  3次“惭愧”在心间

  牛伟国的“新家”在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王家庄街道赵戈村。他掰着指头数自已驻村的年头,才惊讶发现已经10年过去了。“在村里生活,对时间的概念都变淡了,反正忙着忙着天就黑了。”

  牛伟国说,10年来,有3次“惭愧”刻在心间。

  2013年初,在潍坊市发改委工作的牛伟国主动报名驻村。过去,他负责上传下达相关政策,对下面的工作如何运行并不十分清楚。“比如节能减排,村民要怎么做,如何动员村干部,难度在哪儿,我并不了解。”牛伟国说,“当了第一书记后才明白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

  第二次是老百姓的“冷嘲热讽”提醒了他。“我以前去村里调研是‘往下看’,别人看我是市里来的领导,对我恭敬客气;实际上,如果言行稍不注意,村民就会议论‘这干部水平太次’。我一下子惊醒,也许我以前就是村民口中那样的干部。我的形象,就是村民眼中党员干部的形象。”

  第三次是牛伟国意识到他的“格局”太小。“年轻时,我一心想摆脱农村、脱离贫困,眼里只有自己,后来我意识到党员干部就是要带领老百姓奔小康。”重回农村他只想做好一件事: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村里的熟络人

  走在王家庄街道大圈村,牛伟国像返乡的亲人,每走几步就有人和他问好,“牛书记回来啦”“老牛你现在去哪个村了”“号码没换吧”……大圈村有436户1560口人,村里几条胡同几家人,谁人啥脾气牛伟国都很熟。

  听到牛伟国来了,91岁的村民高玉莲连忙从炕上坐起来,拍拍褥子,招呼他坐在炕上。“这次看腿一共花了两万六,医保报销了90%,俺娘每个月还有600来块钱的低保补贴,日子没问题。”高玉莲的儿子说。

  “我们可以从残联申请一把轮椅,等天暖和点,你推着老娘在村里转转。”牛伟国说。

  高玉莲年前摔断了腿,每天只能躺在炕上,情绪十分低落。牛伟国特意摘下帽子,摸了摸脑袋,对高玉莲说:“大娘,你虽然年纪比我大,但头发比我多啊。”高玉莲一下子被逗笑了。

  2019年至2021年,牛伟国在大圈村当第一书记。大圈村党支部委员李守海说:“村干部干得咋样,看受不受老百姓待见就知道。牛伟国把老百姓的事儿当自己的事,大家都尊敬他喜欢他。”

  10年来,牛伟国作为第一书记,累计募集款物1820万元,带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6000万元,均用于村庄基础设施改造、扶贫产业发展等。其中,硬化路面12万平方米、建设文化大院3处、修建温室大棚12座、发展农业基地8处、扶持发展奶牛养殖场1处、建成200k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帮助28名残疾人就业。

  驻村上了瘾

  牛伟国屋门前会时常出现一把韭菜、几根黄瓜或是带着露珠的大白菜,这是不善言辞的村民为他颁的“奖”。妻子宋春梅说:“有一次村民为了感谢老牛,拎着自家种的花生来敲门,一句话没说,两行热泪先流了下来。”

  10年来,牛伟国对驻村工作上了瘾,把从事教育工作的妻子宋春梅也变成了自己的助手。宋春梅一有空,就惦记着给村里谁家送点啥,牛伟国跟她开玩笑:“你也‘陷’进来了?”

  附近几个村的第一书记都喜欢找牛伟国谈心。“驻村生活是孤独的,别人可能不懂,但是我懂。年轻干部跟我‘吐吐槽’,把我当成‘加油站’,我也成了业余心理咨询师了。”牛伟国说。

  最近,在山东省委组织部定期举行的第一书记培训班上,牛伟国一边学习一边问自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了,接下来,我还能为老百姓做点什么?采访结束时,牛伟国对半月谈记者说:“如果你看到别的村有先进做法,一定要主动告诉我老牛啊。”

  这10年,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牛伟国用心用脑用情,让自己所驻的村子一点点改变了模样,他亲眼见证了乡村巨变,也把这些改变记在心上,烙在时代的印记里。

  •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博

四德榜网
山东志愿服务网
山东省
精神文明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文明山东客户端
文明山东公众号
文明山东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