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烟台这对母子点赞!

发布时间:2022-09-29 15:18:00    来源:文明烟台公众号


  她是一位平凡的社区工作者,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30多年来,她不仅将身患残疾的儿子培养成才,还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普通的成绩。她叫孔德娟,从一名公厕保洁到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省道德模范,多年来,她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孔德娟携儿子一起做公益

  背负艰辛 努力前行

  由于生产时的意外,孔德娟的儿子罹患小脑萎缩、四肢瘫痪,曾被医生认为终身不能走路。“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孔德娟谈到,当时也有朋友劝她将孩子送到福利院,但孔德娟坚持将孩子留在身边。

  为帮孩子治病,她带着儿子四处求医,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她的儿子牟村在八岁时,含糊地喊出了第一声妈妈,九岁时摇摇晃晃地迈出了人生第一步。

  孔德娟深知不能陪伴儿子一生,于是她开始培养儿子用脚翻书、拿笔,锻炼他用脚生活的能力。即便生活再苦,但她在儿子的教育上从未松懈,儿子想要一台电脑,她倾尽所有帮儿子把电脑买了回来;为了让儿子学好电脑,她冒雨背着儿子去上电脑课。牟村在电脑班毕业时,用脚在电脑上打了一行“妈妈我毕业了,最感谢的就是我的妈妈,她为了我头发都白了。”当孔德娟看到这行字的时候,她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心里感觉吃再多的苦都值得。

  为了还清看病所欠下的债务,1996年,孔德娟从张裕葡萄酒公司办理了停薪留职,来到了芝罘区福山路泰东商行进行打拼,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孔德娟终于把债务还清。

  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儿子,于是她敲开了烟台市环卫处的大门,提出了看管公共厕所的申请,环卫处了解到她的特殊情况后,不仅同意了她的申请,还为她在公厕旁搭建了一个10平方米的管理间,让她和儿子居住。“房子尽管小,但是却很温馨,每天晚上我跟儿子挤在2米长、90厘米宽的小床上,那一瞬间我感到很快乐,最起码我们有属于自己的家了。”孔德娟说。

  后来,烟台市规划局在公厕对面的空地上为孔德娟批了一处简易用房,她便用这个房子开了一个百货店,一边卖着东西、刷着厕所,一边照顾着儿子,她在公厕岗位上一干就是近30年。孔德娟经过多年的努力付出,不仅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儿子牟村也在她的精心培养下,成了芝罘区奇山街道奇南社区的一名通讯员,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孔德娟“爱心小厨”为环卫工人准备午饭

  不忘感恩 温暖他人

  多年来,孔德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但是她从未忘记“感恩”二字。2013年,她成立了道德先锋服务大队,队伍从最初的17人发展至今已有2000余人。春节期间,她连续5天为加班的环卫工人准备饭菜,每天8个菜不重样;创城期间,她团队里的志愿者随叫随到,当她得知环卫工人们每天要工作到晚上一两点钟时,她带领爱心小厨的志愿者,连续8天为80位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的午餐和晚餐,多天忙碌下来,孔德娟累得晚上上楼都困难。尽管如此,但她依然愿意做这个“牵头人”,活跃在芝罘区的大街小巷里。

  “因为我在保洁这个岗位上工作过,我了解他们的不容易,社会给了我很多温暖,我希望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去温暖更多的人。”不仅如此,孔德娟每次做公益都会带上儿子,她鼓励儿子走出10平方米的小房子,勇敢地走向社会。

  此外,孔德娟还创新打造了“浓情小站——环卫工人休息室”“芝罘红港——爱心小厨”“芝罘红港——相约爱心桥”等多个便民利民爱心机构。“浓情小站——环卫工人休息室”让保洁员有了歇脚的一席之地;“芝罘红港——爱心小厨”在每月19日,让保洁员、空巢老人吃上了爱心午餐;每月10日,是“芝罘红港——相约爱心桥”项目中孔德娟搜集社情民意的工作日,同时在这一天工作人员也会免费给居民理发、健康查体、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

  孔德娟为环卫工人送节日礼物

  2020年孔德娟金牌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她依托德娟社情民意热线电话,入户走访当事人百余人,妥善处理积压案件二十多件,形成笔录几百页。她作为山东省人大代表,选择为群众代言,搭建起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起到了纽带作用。

  2020年12月份,芝罘区迎山路58号楼里7户居民家中,因一楼用户家漏水关闭了总阀门,导致停暖14天,孔德娟接到电话求助后立即前往了解情况,经过她的调解,消除了邻居间的隔阂,制定出了合理维修方案,最终全楼恢复了供暖。还有一次,她接到烟台郝女士的求助电话,反映女儿在北京的合租房产生纠纷,一直困扰着女儿无法正常工作,孔德娟得知消息后,自费乘坐飞机前往北京,协调沟通此事,最终化解了这场纠纷,让当事人顺利搬出了合租房。

  孔德娟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她一直用自己的温暖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烟台市十佳好母亲、芝罘区首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山东省道德模范、烟台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孔德娟表示,荣誉只代表过去,接下来她将继续为社区做好服务,继续为百姓“代言”。

  儿子:牟村

  脚趾敲击键盘

  8年敲出20多万字文稿

  爱在烟台,看见温暖。

  他是曾被医生确诊为一生不能站立、不能行走的脑瘫患者,39年来,他却用顽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半自理,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精神。

  他的名字叫牟村,是烟台市芝罘区奇山办事处奇南社区居委会的通讯员。脑瘫导致双上肢行动不便,他苦练用脚趾打字和使用鼠标在网上与残疾人交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他曾在1998年为抗洪救灾捐款,每个月为孤寡老人捐赠生活费、2013年随母亲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走上了自立自强、回馈社会的道路。近日,牟村获得“山东好人”称号。

  用脚趾敲出精彩人生

  “我从8岁开始练习走路,11岁才真正迈出了第一步。”牟村出生于1983年,8个月时被确诊为脑瘫,并被告知一生无法站立。这个消息对他的家庭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母亲却一直没有放弃,经过十几年四处求医治疗,他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

  “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自己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牟村说,病情好转以后,他在母亲的鼓励下开始学习走路。他起初练习的时候经常摔得头破血流,浑身淤青,连睡觉都只能趴着睡,但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一想到有机会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出门,再多的苦都不算什么”。磕磕碰碰3年,牟村终于在11岁那年迈出了第一步,生活也实现了半自理。

  学会走路只是第一步,学习必备的技能才是牟村正常生活的基础。当时他没有机会上学,从小只能躺在床上,听着录音机、看着录像机学习拼音认字,靠着母亲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达到了初中文化程度。1997年,牟村自学计算机,相继取得了初、中级技术证书。因为疾病导致双上肢行动不便,他就苦练用脚趾敲打键盘和使用鼠标,凭借着这股子韧劲,2014年他在奇山办事处奇南社区居委会拥有了一份力所能及的通讯员工作。

  8年来,牟村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累计用脚趾敲写了20多万字文稿,他先后荣获了2014年芝罘区自强不息道德模范、2015年烟台市优秀通讯员、2021年烟台市青年榜样等称号。

  志愿服务是毕生的事业

  牟村告诉记者,2013年在芝罘区文明办、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以及奇山办事处的支持下,他和母亲成立了道德先锋志愿服务大队。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团队公益活动的文稿,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宣传。

  牟村的母亲是山东省道德模范孔德娟,从小耳濡目染,让他也早早成为一名公益行动的参与者。“妈妈热衷于公益事业,她参与的每一场活动都会带着我。”牟村说,因为自己就是在大家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现在也要尽自己所能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还记得有一次去看望一位孤寡老人,当看到老人住的简陋环境、穿的破烂衣服,我真的被触动到了,从那之后,我每个月都会给这位老人捐赠生活费。”牟村说,虽然自己是一名残疾人,但还是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希望能帮助更多残疾人

  “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乐观面对生活。”牟村说,学会电脑后,他经常与残疾人进行网上交流,帮助他们坚定自信心,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减轻社会、家庭的负担。

  2012年,牟村在网上结识了脑瘫女孩刘晓辉。多年来,他一直安慰、鼓励刘晓辉,帮助她走出了自闭、自卑的生活阴影。他说,自己学会电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也希望刘晓辉能够学会,他就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刘晓辉安装上了宽带网,每年生日、春节都给她买礼物,鼓励她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受牟村的影响,如今的刘晓辉也开办了爱心亭,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并荣获了芝罘区第五届“自强不息道德模范”。“这是我第一个在网上结识的残疾人,现在她能乐观面对生活,我真的特别有成就感。”牟村说。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是对抗命运的坚定信念,用不懈的奋斗获得幸福,牟村的故事也在鼓励着更多的同行者自强不息,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博

四德榜网
山东志愿服务网
山东省
精神文明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文明山东客户端
文明山东公众号
文明山东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