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潍坊的四张“答卷”

发布时间:2022-09-22 14:45:00    来源:潍坊文明网


  当高楼大厦大地上遍地林立时,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当前的潍坊正处在向新发展高度迈进的关键时刻,潍坊从多维度创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建设、基层治理的肌理,凝聚起“把潍坊发展推向新高度”的精神力量。

  城市之变、政之所施,催动市民向上向善。翻开潍坊发展轨迹,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为百姓事谋事,民生改善力度空前,基本民生加快向品质民生转变,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在潍坊,从小到邻里街坊的互帮互助,到人之间的无私援助,这里的人们传唱着崇德向善的文明之歌,谈论着感人至深的“最美”故事,践行着真善美的文明行为,共建与己休戚相关的文明城市,交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靓丽“潍坊答卷”。

  精准深化“五为”志愿服务

  一切以群众的需要为导向,探索志愿服务工作的“全覆盖”和“重点关注”

  “儿女离得远,我们上了年纪,最头疼的就是买菜做饭。”在凤凰街道西白羊埠社区老年食堂,80多岁的李大爷和老伴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午饭。“现在好了,有了专属小食堂,省事又健康。”这家专为社区老人开设的“幸福食堂”,每天都有80多位老人前来就餐。为老助餐,不仅是一顿热乎饭,更是民生大问题。今年以来,潍坊积极试点老年人助餐工程,通过“中心厨房+社区食堂就餐+志愿送餐入户”的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模式,有效解决辖区独居、孤寡、高龄老年人就餐难问题。

  “现在老年服务项目真到位,在家门口就能免费量血压、测心电图,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说起家门口的养老驿站,家住潍城区商城社区的李阿姨赞不绝口。居家养老驿站为周边的社区居民提供便民便利的贴心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医疗指导,免费测血压、心电图、康复指导、营养评估与膳食指导、认知能力训练等,并设有日托、短期托养、针灸、艾灸、推拿、拔罐功能,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系列居家养老服务。甚至,还有一家专门的“癌友之家”,关爱范围未有“遗漏”。眼下的潍坊,越来越多市民加入志愿者队伍,成为了大家身边的热心人、知心人、贴心人,参与到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中来。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在今年的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潍坊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启动了潍坊市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针对不同群体的需要,潍坊市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了一揽子幸福工程:在“为老”服务方面,打造了一批群众欢迎、效果良好的“社区食堂”“居家助理”志愿服务,针对高龄、独居、失能等不同群体,开展生活照料、精神陪伴等志愿服务;在“为小”服务方面,“亲子共成长”工程、“父母大讲堂”,每年举办线上线下教育惠民公益讲座近千场,推广“微心愿”帮助困境儿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在“为困难群体”服务方面,继续推进开展生活帮扶、技能提升等志愿服务;在“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服务方面,拓展“温情陪伴”的暖心志愿服务活动,解决群众的“心事”;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方面,围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民文明素养、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和参与度。

  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彰显为民的决心。近年来,潍坊市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走向党建引领核心化、激励机制规范化、活动项目多样化、资源整合一体化的“四化”建设轨道,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市县两级党委总体工作布局,纳入文明创建考评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标准。组织成立了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以及县级、镇街和社区志愿服务队和专业队等各层级志愿服务组织。制定《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备案与挂靠相结合的登记管理制度,将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志愿服务组织、自发的社会组织纳入管理范畴。

  队伍建设、活动成效,展示为民的信心。2021年,潍坊市文明实践工作交出了一份生动的成绩单:开展百姓巡讲等理论宣讲活动310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30万人次;培育“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等市级以上志愿服务项目446个……截至目前,由市直机关党(工)委协调推动,市委宣传部牵头的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先后建立宣讲、科普、卫生、教育、法律、应急等1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各县市区参照市级模式全部组建起相应队伍,建立“1+16+N”志愿服务体系。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149.1万人,志愿服务队伍7650支,志愿项目总数1.8万个,累计服务时长545.8万小时,流动的“红马甲”成为倡导全市文明生活方式、提升市民文明意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付明皓 摄

  “在现代化品质城市的建设中,潍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处理‘大’与‘小’的关系,胸怀‘国之大者’,关切‘民生小事’。潍坊市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坚持以群众需要为导向,精准创建,突破难点,既实现了创建扩面,也做到服务深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月杰对记者说,潍坊市文明实践工作盯紧群众所思所盼,下一步,潍坊以“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开展契机,以提升群众志愿服务的满意度为目标,通过志愿服务进一步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丰富现代化品质城市的文明内涵和外延。

  全面建设“15分钟志愿服务圈”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让志愿服务“满格”,更让文明“出圈” 

  如果说“以群众的需求为中心”,是潍坊市文明建设及志愿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潍坊市正在积极推进建设的“十五分钟志愿服务圈”,就是志愿服务精确对接群众需要的生动实践和具体载体。

  4月11日,在位于寒亭区开元街道金三角社区的“益心·衣艺”便民服务角内,两名志愿者正忙着用缝纫机修补衣服,身后的衣架上挂满了修补好待取的衣物。“在小区里,衣服缝缝补补的活儿都能办了。”社区所属恒信首府的陈阿姨,经常来便民服务角修补衣物被单等物品,她告诉记者,在这里,社区凡是6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免费修补服务,60岁以下居民则收取一半费用,针对部分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志愿者们还会提供免费上门服务。

  金三角社区志愿服务点正是潍坊市正在推进建设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的样板之一。目前,潍坊市寒亭区依托街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通过网格划分建设了数十个“15分钟志愿服务圈”志愿服务站点。“十五分钟志愿服务圈,是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为覆盖中心,以各类爱心服务场所为链条和触角,吸纳整合网格内的医院、药店、学校、超市等各类生活服务资源,形成的一个大型社区或几个小型社区组成的相对独立、自我适应、互补共享的网格化志愿服务圈,让社区居民从居住地步行15分钟的区域内即可享受到快捷的多类志愿服务。”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刘西海告诉记者。

  在十五分钟的服务网格内,对服务内容和人员配备推出了相应的“服务菜单”,可以提供基本服务、自选服务和特色服务等,居民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基本服务包括进行免费文化艺术培训、图书阅览、展览展示等;自选服务包括社区食堂、衣物修补等;特色服务包括具有个性化或较高水准的上门诊疗、助老助残、家政服务等,实现“圈内”居民的自我服务、邻里的互助服务与志愿者的公益服务相结合,让“志愿红”渗透到“圈内”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了让“五类需求人群”和“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实现了“清单式”精准服务对接,潍坊市通过研发网站、开发APP、小程序等建立网络平台,定期发布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者与需求群众实现了志愿服务“云对接”。截至目前,潍城区打造“指尖小红书”传播体系,整合利用区内各类新媒体平台,开设百堂课讲党史等话题,浏览量达到100余万次。奎文区发挥老旧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的体系优势,同步建设了270个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吸纳物业“红小二”、业委会业主等加入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接地气的“家门口”志愿服务。目前,寒亭区文明办与区民政局、区人社等部门联动配合,通过购买志愿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创新推行“志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公益岗位开发”模式,引进潍坊心连心公益服务中心等9家社会组织,在三级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服务特殊人群、链接政府与群众、疫情消杀防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创新“红色课堂”“板凳议事”,到完善“精准点单”“时间银行”,再到当前的“十五分钟志愿服务圈建设”,潍坊在提高文明城市建设和志愿服务水平下了“绣花功夫”,谱“绣图”,育“绣师”,提“绣功”,“绣出”志愿服务的精细化品牌。文明建设事关城市品质发展,也关乎群众切身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市上下要从盯着群众的身边事、操心事入手,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打好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的“组合拳”,答好“时代问卷”。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振兴大潮

  “以文明聚力”,为乡村振兴的“潍坊模式”增添新动能和内核力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近年来,潍坊立足让无形文明发挥有形作用,在高标准实现文明实践阵地乡村全覆盖和高质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着力做好文明实践“融文章”,通过实践站所发挥多元作用、文明新风提升乡村治理、文化产品催生特色产业等创新做法,放大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带动效应,成为了创新提升“潍坊模式”,打造齐鲁样板先行区的内核力量。

  2021年以来,建在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百姓学堂”,成了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老农民孙洪山最常去的地方:“在这里,能听党史故事、学政策法规、悟邻里关系、听大事小情、学农业技术,还可以读书看报,参加文艺活动,看着志愿者辅导孙子功课。用咱土话讲,讲的都是咱身边的故事和关心的事情,送来的服务都在咱老百姓最需要的。”“将实践站所命名为百姓学堂,目的是让农民有亲切感,吸引农民参与,进而实现‘一堂多用’。”高密市委宣传部负责同志介绍。高密依托遍布乡村的百姓学堂,聚合教育、妇联、医疗、文教、政法等资源,通过宣传党史知识、普及法律法规、讲授农业技术、活跃文化生活、讲习道德规范、倾听百姓呼声、解决百姓诉求等“一堂多用”,让文明实践站所在乡村发挥出多元效应。

高密“百姓学堂”办到群众家门口

  高密有“百姓学堂”,寿光则有“幸福食堂”。在这里的60余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和社会爱心在幸福食堂汇聚,让村里老人们每顿饭仅花1元钱,就能吃上丰富的“营养餐”。同时,寿光通过在此开展餐前“半小时宣讲”、健康查体等活动,让“幸福食堂”成为了传递党和政府关爱的“暖心驿站”、凝心聚魂的“红色堡垒”和新时代的“百姓之家”。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是党和政府建在乡村的一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在潍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月杰看来,包容纳新、一站多用是最优选择,“潍坊按照阵地建设‘五有’、队伍建设‘三全’等要求,高质量推进实践站所标准化建设,吸纳更多部门、更多队伍走进站所开展多种活动和多元服务,达到‘站位时代高度、拓展文明广度、厚植实践深度’等目标。” 截至2021年底,潍坊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个、文明实践所152个,文明实践站6962个,基本实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在实践中,各类站所已成为乡村文明融汇之地、爱心汇聚之所、服务输出之场,带动文明实践呈燎原之势。

  青州是中国农民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该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擦亮“农民画之乡”品牌作为重要内容,带动更多农民学习农民画、发展农民画产业,让特色资源发展成为富民文化产业。“让文明实践站所成为特色文化传承开发的阵地,让非遗传承人、乡土文艺人才等进入志愿服务队伍,让饱含乡土气息的特色手工艺产品成为市场新宠。吕剧、茂腔、周姑戏等传统曲艺焕发新春,草编、年画、剪纸等民间技艺重现活力,滋润鸢都大地,浇灌乡村沃土。”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刘西海说,文明实践传播党的声音,文明实践引领文化振兴,文明实践助力乡村建设,在鸢都乡村汇聚成凝心聚意谋振兴的时代大潮。

  让“志愿精神”成为潍坊的“城市之光”

  一群人带动一座城,从“亮剑”看潍坊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和成果

  将时间拨回到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如“倒春寒”般袭来。“我志愿加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听从党的号召,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疫情为命令,以防控为责任;服从组织安排,恪尽职守不畏惧,冲锋在前不退缩……”3月12日,在南关街道金都南苑小区内,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党员联合成立区抗疫临时党支部,面向党旗,他们举起右手庄严承诺。冲在最前面,守在最险处,党员、“大白”和“志愿者”成为抗击疫情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和最可敬的人,不断在网络内外留下群众点赞的记录。

  在我们家园的警戒线内外,总会有那么一抹“志愿红”,在忙碌着、守卫着,并温暖着我们。3月11日开始,70岁的“潍坊红人”纪金霞就主动报名投身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连续多日,纪金霞带着浮肿的脚去到了樱园社区协助流调信息核查,从早上八点半工作到下午六点半。据不完全统计,潍坊全市30多万名志愿者第一时间冲向了防疫一线,白色防护服之下闪露出的“志愿红”愈加鲜亮和厚重。

纪金霞每天早上7时指挥学生过马路。(资料图)

  先进模范,是一个城市的明星。抓住这些“关键少数”,能够强化示范引领。关注潍坊的人都知道,这两年,潍坊越来越重视对先进榜样人物和群体的挖掘,先后组织举办了王伯祥、王乐义、杨守伟、谭旭光4场先进事迹报告会,通报表扬了从见义勇为的出租车司机、勇救落水者的景区保安和拾金不昧的公交车司机等典型……这些先模的事迹和精神渗透进每一个行业,感染到每一个人,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看齐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凝聚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宣传推选活动,先后有13个先进典型入选全国“四个100”,涌现出“全国最美志愿者”纪金霞、单政达、崔月霞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典型人物,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组织“潍坊好人”和道德模范选树活动,“潍坊好人”的群体影响力明显增大,“好人现象”形成了“森林效应”,用善举播撒文明的火种,有力促进了全社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

  潍坊市探索建立志愿服务评价和嘉许体系,试行《潍坊市志愿者嘉许礼遇办法》,采取相应激励和回馈办法,加强对志愿者的关爱。寿光市、寒亭区等都探索出台了当地的志愿嘉许办法,从政治礼遇、信用支持、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为志愿者提供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让志愿者得实惠、受尊重、有干劲。成立潍坊市志愿服务学院,设置百余种志愿服务课程,对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进行分类培训,并开发设计网上培训平台,上线5200门课程资源免费向社会开放……

  志愿者们的无私付出,也收获了市民的真诚感谢。潍城区颐园小区的居民在给志愿者写的一封感谢信中写道:“曾经以为志愿者离自己很远,而今天才真正感受到你们就在我身边,而且无私帮助了我,也给了我满满的正能量,我和家人也愿意加入进来。”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就地变身”的一位位社区志愿者,把抗疫现场当成了考验初心使命的严肃考场,做到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吸引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就地”志愿服务行列,充实壮大抗疫力量,共筑社区抗疫同心圆。

  “一个城市的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标志着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品牌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又反过来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刘玉祥说。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城市美”向“生活美”,从“火箭增速”向“内涵丰富”,随着文明创建提升工作的深入推进,潍坊人民充分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对城市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越来越高,城市也在收获更高美誉度和更大的发展向心力。

  城市之美,在于日新月异、通衢大道、“动能”澎湃,在于民生福祉、品质幸福,也在于向善厚德、上下一心。回顾潍坊的发展路径,“人民”二字,刻在心中、融入血脉。深深根植于人民沃土,盯紧群众需要,创新精准志愿服务,涵养城市蓬勃精神,文明潍坊“根系发达”,必将催动潍坊这棵“巨树”枝繁叶茂,华盖如云……(潍坊广播电视报记者 何宪德 曹晓蕾)

  •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博

四德榜网
山东志愿服务网
山东省
精神文明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文明山东客户端
文明山东公众号
文明山东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