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2-09-29 16:14:00    来源:济宁文明公众号


  走进运河书屋仙营路店,一进门便是李白创作的《任城县厅壁记》,书屋装修风格古朴典雅,各类书籍应有尽有,前来看书的人群络绎不绝。一处书屋,一盏明灯,为市民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成为读书爱好者的心灵家园,也成为文明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济宁市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时提出的“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和“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孔孟之乡的文化资源优势和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育功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整体文明水平,让精神文明之花在孔孟大地绚烂绽放。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明培育,推动文明新风入脑入心。突出文化担当,厚植道德土壤,深化典型选树,大力推进新时代美德济宁建设。承办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第二季度发布活动,推出岗位学雷锋标兵、孔孟之乡最美教师、新时代济宁最美青年、济宁好人、道德模范等各类先进典型2800余名,先后涌现出为村民工作到最后一刻的微山湖上“好支书”孙茂东、为守护碧水蓝天牺牲在一线的“环境卫士”董鲁光、坚守孤岛30年教书育人的湖区教师文继华等一大批接地气、动人心、带露珠、有温度的先模典范,打造出仁义任城、端信兖州、诚信金乡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道德品牌。推出“善行济宁”主题宣传品牌,举办“平凡榜样 道德力量”——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基层主题系列记者见面会,组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开展宣讲活动100余场,在全社会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积极探索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干部政德修养的新方法新途径,打造了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不断挖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政德教育资源,创新出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方式,承接全国各级各类培训班次1600多期,培训领导干部9万余人,逐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干部教育品牌。建成“儒学讲堂”4051个,开展儒学宣讲5.2万余场、受益群众达168万人次,促进干部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理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明实践,推动志愿服务走深走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相融合,迸发出旺盛生命力。将孝善文化与文明实践有机结合,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别建设“孝老敬老爱老养老”教育基地、家风家训教育基地,设置孝老爱老展室、展牌、展板8820余处。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幸福食堂”277家,为老人提供每日三餐助餐、配餐等服务,同时延伸开展“餐前五分钟宣讲”“餐后听戏话家常”等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惠及农村老年人8320名。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打造“母子传承国学”“圣地诵家风”“孝贤书房”等文化传承品牌95个。深化“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组建166支百姓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实践活动10156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服务群众80余万人次。制定出台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全市注册志愿者150多万人,平均6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见贤思齐、争当先进蔚然成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尊老爱幼、孝老爱亲、爱国爱家、遵德守礼等优秀品质融入各项礼仪,制定现代中式婚礼、学礼、节礼流程方案,让群众在文明实践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明创建,推动“文化两创”见行见效。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时代价值,丰富创建活动道德和文化内涵。在城市,以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公园广场、主题大街和街巷、主题小广场和小区331个,设置与城市景观相融合、与历史文化相承接、与市民欣赏习惯相契合的公益广告景观小品15851个,将新时代文明新风融入群众生活场景。在农村,深入挖掘孔孟之乡“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探索运用“信用+”模式深化移风易俗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创建、文化惠民、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深入,县级以上文明达标村覆盖率实现100%。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以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文明乡风经验做法受到省领导杨东奇同志批示肯定。在全省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视频培训会上,邹城市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涵养文明乡风》专题授课。在学校,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建成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特色学校80多所,推行“课堂+基地”育人模式、“一校一国学导师”制度,实施“学传统文化·做谦谦少年”国学教育项目,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活动300余场,推动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在单位,实施“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文化融入”专项行动,精心培育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特色的单位文化,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慈善公益等活动,打造“宁心四礼”“连心三礼”等有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路径和工作样板。在家庭,发挥“孝和”文化在家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组织家庭美德故事会、“婆媳演讲会”等巡讲巡演活动7000余场次,传递孝老爱亲正能量。

  •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博

四德榜网
山东志愿服务网
山东省
精神文明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文明山东客户端
文明山东公众号
文明山东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