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里的“大思政”——山东省荣成市探索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4-03-26 15:18: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大思政,小县城”,一大一小,山东省荣成市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努力将小县城区域文化资源与“大思政”有效融合,使得思政课与县域发展这两条看似难以相交的“平行线”变成了“同心圆”。

“一池天鹅舞”“一个房车梦”“一腔故里情”“一城仁爱风”……翻开《荣成市思政实践地图》,一组组从全国各地来荣成研学的数据、一条条思政实践路线述说着荣成市区域发展、城市变迁、耕海牧渔的故事,也印证着这座县级城市探索和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历程。

近年来,荣成市整合县域资源优势,以课程思政、生活思政、行走思政和实景思政为核心,以“红色荣成、仁爱荣成、蓝色荣成、生态荣成、鲜美荣成”为主题,以红色场馆、云上展馆、耕海牧渔、镇村社区等为载体,以志愿服务、研学旅行、劳动实践、项目化课题研究等为路径,积极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大思政的实践。

如今,荣成市已有2300多位党员和思政课教师参与到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大思政实践中,师生带着有趣有料的问题,用脚丈量家乡、用心感应时代,行走数万里,让“大思政课”也变得更具有人文内涵。

打通校家社协同“最后一公里”

“面对陌生的环境,我从孤独、自我放逐到现在成为儿童服务站的‘小讲师’,感恩服务站所有志愿者老师对我的引领和帮助!”从河南省转到荣成石岛上学的岳梓祥在壹基金芬芳儿童服务站的年会上,讲述了自己转学到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后的成长与蜕变。

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是一所拥有5100多名学生的多民族融合的农村学校,随迁单亲子女占比超过70%,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19个民族。学校自2019年起链接壹基金芬芳儿童服务站,探索校家社全环境协同的大思政育人模式,让学生由参与者转变为志愿者,由被帮助者成为助人者,引导青少年在关键成长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还与社区携手打造了系列生活与思政深度结合、以学生父母的工作场景为生动‘教材’、以学生为‘小讲师’的生活思政课。”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党支部书记李晓刚介绍。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还以村镇、社区社工服务站为基点,以家长志愿服务队、“五老”志愿服务队、爱心企业等为“四梁八柱”,以项目式、主题化方式推动思政课走向校外、走进学生生活,比如建构起主要面向镇村随迁留守儿童的“乡村周末思政微课堂”,将生活中的风景变成“看得见的成长”,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去听、去探求,并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他们的优良品格。

“乡村周末思政微课堂”每周在村镇、社区社工服务站开讲,每年有近4000名学生受益,成为荣成市生活思政浸润校园的生动体现。为了充分发挥大思政的关键作用,荣成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一体化思政联盟的建立、校家社共同体建设、县域人文融合、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四大行动”,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

“校家社协同育人大思政体系的构建,打破了各学段思政课之间的壁垒,打通了校家社协同的‘最后一公里’。”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副书记江洪波说。

努力拓展思政教育“朋友圈”

荣成市的“思政朋友圈”真的很“火”。

荣成市制定了《课程开发与实施办法》,协调全市学校和社会机构,组建由教师、非遗传承人、场馆导游等参与的“跨界异质”研发团队,100多位优秀导师组成了66个研发团队,深度挖掘36个具有荣成地域特色的资源,系统创编了“《研学旅行在荣成》行走蓝色荣成”系列丛书,构建横向学科融合、纵向学段贯通的“全域大思政”研学课程体系。制定全市工作计划,免费发放该系列丛书给广大师生循环使用。同时以县域文化为引领,创新思政课实践模式,逐渐探索出“行走课堂、生活课堂、云上课堂、实景课堂、创新课堂”五种模式。

“我们依托山东省道德与法治数字资源建设基地,打造了议题式教学资源库。与此同时,全市各所学校都努力拓展自己的思政教育‘朋友圈’,提升大思政的质量与内涵。”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洁说。

荣成市第二十五中学与驻地虎山镇10家单位的党支部共建了“红色近邻”党建联盟;水产学校以“党建引航 出彩工匠”为引领,成立大思政建设研究中心;府新小学“府小星”带你看“一带一路”,用童音讲述中国故事;实验小学推出“星火计划”……

馆校跨界合作打造“云课堂”

3D建模制作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故居微模型、三维扫描虚拟成像再现的影像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荣成市第一中学通过馆校跨界合作,运用测绘技术、三维扫描、VR虚拟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郭永怀故居地形、建筑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数字化记录,呈现出校史馆里“展览+模型+虚拟”的沉浸式思政“云课堂”。

“学生通过郭永怀故居复制前后对比,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以点带面,推动红色文物活化利用。”该校党委书记迟万波说。

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就是一本思政教科书。荣成素有“将军县”之称,红色资源丰富,为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且鲜活的育人资源。荣成市在区域层面设计了《荣成市九线九景十馆行走蓝色荣成指导方案》,探索切合高中小幼四个学段的内容与途径;打造特色“行走的思政课”研学基地,规划经纬交错的思政实践路线,建造校内红色景观。通过线下行走、云上行走,围绕“蓝色海洋教育”“红色教育”“非遗传承文化”“科技创新教育”“自然生态教育”等板块,打造大思政实践路线,并绘制路线图谱,编写使用指南,从基地布局、线路构成、适合群体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各学校依托街道历史文脉和社区资源,以学校为圆心、以周边一公里为半径,建设“一刻钟行走圈”。同时联合文旅部门等出台《荣成市中小学研学基地管理办法》,从设施条件、研学课程、接待服务、师资配备、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督促实践基地对标完善提升,并建立准入、复评和强制退出机制。目前,师生“走读”超过5000次,近10万名学生参与了“行走蓝色荣成”活动,累计行程超过5万公里。

“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荣成人文,实现大思政浸润与小县城振兴同频共振。”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刚说。

  • 公众号

文明山东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