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富了!德州这个村,变样了

发布时间:2024-12-25 14:33:00    来源:“文明德州”微信公众号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庆云县崔口镇周辛村,一幢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令人眼前一亮,这是新落成的村党群服务中心。楼前广场南面是一个小花园,花园中心还有一个四方形的凉亭,实用又别致。

党群服务中心,是2021年该村被列为全市中心村以来,新建的项目之一。3年来,该村坚持抓党建、保底线、促发展工作思路,进行了路面提升、广场建设、路灯安装、坑塘改造等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对全村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村民不用种地就能拿分红。开办了幸福食堂,老年人可享免费午餐;成立了秧歌队、广场舞队,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023年,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2020年、2023年,该村分别获评“省级文明村”“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党群服务中心前的花园凉亭

环境美了 村民越住越舒心

每天上午,村民邹和新收拾完家务,就来到文体广场,在健身器材上压压腿、弯弯腰,活动活动筋骨。

“我们村有三处广场,一处是文体广场,一处是党建文化广场,还有一处是古迹文化广场。”站在文体广场旁,村党支部书记周庆曾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

依托中心村建设政策,该村新修一条10米宽、800米长的便捷通村公路,解决了过去进村要穿好几个村且道路狭窄的问题。拓宽村内道路5条,总长2000米,道路两旁还新铺了地砖、修了花池,栽植了绿化树木;修缮排水沟3200米,维修自来水主管道3500米;安装了太阳能路灯60盏;新换了60个垃圾桶。去年底改造坑塘80多亩,今年放养了鱼苗。

“现在随便在村里转转,走的是干净宽阔的水泥路,欣赏着美丽的花草树木,心情格外舒畅。”邹和新说。

周辛村幸福食堂内热闹非凡

入了合作社 集体农户双增收

“我把家里的地全入了村里的合作社,现在不用自己种,孩子们在外打工也不用因为麦收请假回来。”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楼前小花园里,正在修剪树枝的村民周庆桥介绍,“每年村里的分红和以前自己种地的收入差不多。我腾出空来在附近打打零工,每年能多三四万元的收入。”

2017年,周辛村党支部响应市委号召,创办起民意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将闲置荒地都纳入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植,党员带头入社。目前,全村耕地1200亩,已有1080亩加入合作社。

周庆桥第一批加入了合作社。按照协议,合作社每年给农户250公斤玉米和250公斤小麦作为保底收入,也可以按收获时市场价格折算成钱,剩余的村民和集体再按比例进行第二次分红。

不再种地的村民进城务工,又增加了一份收入。周庆桥的儿子在天津经营建材生意,年收入20多万元。

合作社购置了玉米、小麦收割机、播种机等大型机械30台套,还有无人喷药机,实现了从种到收不用外出雇机械。过去最犯难的麦收,现在七八天就收完了。合作社还托管了周围村的300亩地。规模化种植,使粮食亩均增产超四成,群众人均增收300多元,村集体年均增收20余万元。

“规模种植,机收价格低,加上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农药,成本下降30%。今年收成不错,玉米亩产600公斤,玉米加上小麦,合作社的收入大约220万元。”周庆曾乐呵呵地算起了账,“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拢拢账,算算各项支出,最重要的是给村民们算分红,争取元旦前就给大家发下去。”

年节时为村民发放美食

免费饺子宴 吃出幸福感

临近中午,80岁的周宣升没有在家做饭,反而走出了家门,“我去村里的幸福食堂吃饺子,不光好吃,还是免费的。”

周宣升吃的是“孝老敬亲饺子宴”。自2020年起,村里建成了幸福食堂,每月为78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顿免费午餐。老人们欢聚一堂,边唠家常边享受可口的午餐,满满的幸福感。

村集体收入多了,就想着多为村民谋些福利。周辛村连续6年在年节时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猪肉、米、面、油等慰问品;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入股一亩地每年能领30元早餐券;购买音箱、锣鼓、表演服装等,组建文艺队,村民一起跳广场舞、敲锣打鼓,甚是欢快。

村集体的做法感动了在外经商的年轻人,很多人自愿捐款敬老助老。村里把捐钱人的名字和钱数张榜公示,并在大喇叭上广播,鼓励年轻人孝行善举。

此外,村里还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倡文明树新风。每年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推广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丧事不再雇乐队,不摆席,一个丧事能为村民节省1万元。

  • 公众号

文明山东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