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村村听扬琴,妇孺皆会唱

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据《黄河志》记载,在1884年以前,黄河入海口处的广饶(当时为乐安县)北部和利津东部并无防洪大堤。于是,每逢洪水季节,黄河常常泛滥成灾,穷苦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逃荒要饭谋生。久而久之,以演唱当时民间流行“小曲”形式进行乞讨的难民逐渐增多,借以养家糊口。在众多的民间艺人中,时家村艺人时殿元(外号时丫兰)、油郭乡东寨村艺人张兰田、张志田兄弟和油郭乡西商村四平调艺人商秀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群众所说的“大角”。“村村听扬琴、妇孺皆会唱”。山东琴书流传至乐安北部地区后,在广饶一带得到迅速广泛传播,学唱山东琴书者不计其数。每逢农闲节日,或三五搭档,或结帮成伙,就地拉摊演唱琴书者处处可见。 [详细]

吕剧《泪洒相思地》1.jpg

戏曲史上“东柳”:山东柳子戏

柳子戏,又称“弦子戏”,是流行在山东的古老剧种之一,也是目前尚在流行的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它是从元、明以来的弦索系统衍变下来的,演唱用俗曲编成的剧目为主。它的曲调是由当时中原民间流行的俗曲小令所组成。后来又吸收了高腔、青阳、乱弹、昆曲、罗罗、皮黄等剧种的唱腔、表演与剧目。它和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同出一源,都以三弦作主奏乐器,笙笛辅之。由于它吸纳了通俗的七字句说唱曲调一柳子,便以“柳子戏”命名。历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说,其中的“东柳”即指山东柳子戏。可见,它在徽调兴起之前,就已形成且具有相当势力了。柳子戏活劲地域甚广,跨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安徽交界处约30多个县的面积。柳子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俗曲、柳子,高腔、乱弹、青阳、昆曲和皮黄诸腔。 [详细]

柳子戏《八大锤》.jpg

历史悠久的山东梆子戏

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梆”,是一个历史悠久、比较古老的剧种。它是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开封一带传入山东境内,受到山东当地方言的影响,尔后逐渐衍变发展起来的。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山东就有当地梆了存在而且还有山东籍的梆子演员晋京演出。可见山东梆子在清初已相当盛行,至今至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山东梆子戏主要流行在荷泽、济宁、泰安一带广大地区。其中,以曹州府为中心的叫“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叫“汶上梆子”(或称“下路调”),总称“高梆”或“高调”。山东梆子跟河南的“豫东调”、“祥符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跟省内的平调、莱芜梆了也有一定的亲缘联系。山东梆子的音乐结构是板腔体,板式齐全而有自己的特点和较严的程式规范,僧用的有慢板、破字慢板、一句正板、流水板、一鼓二锣、二八板、起板、栽板、飞板、羊黄、倒板等。所刖唢呐和弦乐曲牌,亦十分丰富。根据不同的剧情、人物,使用不同的曲牌。 [详细]

山东梆子《贵妃醉酒》1.jpg

专家热议《百姓书记》 吕剧不断发出前行声音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杜建华认为,虽然吕剧是一个新兴剧种,但是它的发展经验值得在更高层面上推广。“在发展中,吕剧不断推出艺术名家,老艺术家不断栽培年轻人,并能不断地推出有代表性的剧目,这都是‘前... [详细]

山东梆子戏发展任重道远

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目前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山东地方戏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谈及未来人才培养,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校长安立元告诉记者,今后学校将主动承担起山东梆子后备人才培养重任,振兴山东梆子艺术。学校将... [详细]

几度东柳青:“非遗”柳子戏几度沉浮终逢春

在1976年至今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山东省柳子剧团先后共创作、移植、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十五贯》、《花木兰》、《桃花扇》、《王昭君》、《风雨帝王家》、《鱼蓝记》等近五十出。柳子戏又先后进过北京,去过香港。2... [详细]

振兴地方戏曲的山东“样本”

近年来,在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相关政策扶持下,山东地方戏曲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再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薛若琳在观看山东省首届地方戏新创作小戏展演后表示:“经过努力,山东的许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