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共融”:夏津文明实践再出新招

发布时间:2024-03-13 16:19:00    来源:“文明德州”微信公众号


在夏津县锦绣社区瀚泰小区,杨婷婷同学每隔几天就会把攒下的快递纸箱放到“我和奶奶有个约定”回收箱,获得社区专项积分,与大家一起争取赢得环保“红色宝宝”荣誉。该活动既方便了回收废旧物品的老人,也很好地引导孩子们提高尊老爱老和环保意识。

这是夏津县逐步打造成熟的“老幼共融”服务理念。将文明实践“为老”服务和“为小”服务进行“资源衔接”“价值共享”“公益聚合”,使老年人“乐在其中”、少年儿童“其乐无穷”。

如何实现“资源衔接”?搭建平台互通

要做好社区“养老”“育幼”融合,第一步要打通信息壁垒。2021年,夏津县搭建了社区“养老+育幼”融合发展信息服务平台,精准匹配老幼群体需求与供给。

社区“数字化”助力“老幼共融”。夏津县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搭建微信公众号、信息交流群等线上共享载体,将老幼基础信息、代际融合服务需求、互动活动组织与管理、公共活动空间管理、满意度评价等统一纳入社区老幼融合发展信息服务平台,提升社区代际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借助于社区信息平台,构建“资源-平台-互动”的联动闭环共融服务模式。

与此同时,夏津县充分发挥县融媒体中心APP“爱夏津”功能,增设“文明实践”版块,通过平台实现了志愿队伍和志愿者的线上注册、活动管理、流程监管等系列工作,群众也可以随时浏览“志愿服务商城”动态,自主选择队伍和服务内容,随时、随心“点单”“下单”,建立起了高效协作、反应迅速的线上文明实践“办公室”。截至目前,“爱夏津”文明实践版块注册志愿者十万余人,注册志愿团队1600余个,平台年度开展志愿服务时长50余万小时。

如何实现“价值共享”?深掘互补优势

社区“养老”“育幼”融合有了平台信息支撑,还需要进行资源挖掘。对此,夏津县借助网格系统、教育系统、社工组织、老干部局、老龄办、社会养老机构等,发现“目标人群”,为活动提供丰富的人员支持。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夏津在全县范围召集了特长突出的退休老干部、非遗传承人、民间老艺人、老党员等30余人,作为志愿服务长期合作对象,其中6项非遗文化课程在夏津县18个城市社区、14个乡镇陆续开展,并及时收集成效和反馈,完成预期调查报告等。

2023年2月,夏津县30支“小椹果”红领巾志愿服务队正式启动运行,县域15家县直中小学校、15个乡镇(街道)学区的6.9万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系统,参与老人陪伴、文明倡导、政策宣传、环境整治、教育讲解、亲情关爱等文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极传播‘尊老爱幼’传统文化思想,促进代际间情感、知识与文化传递,实现小有所育、老有所用,提升老人的社会获得感和孩子们的思想归属感”夏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董岩介绍。

如何实现“公益聚合”?全县统一调度

夏津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好云强调,文明实践中心要起到整体统筹谋划作用,充分发挥指挥调度、资源配置、培训指导、项目孵化等多位一体的中枢平台功能。为此,夏津县建立起了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多元联动机制,推动构建社区“老幼共融”模式。

在文明实践云平台,通过“点单-派单”实现项目和人员的资源调配。比如,在志愿服务项目库的556个项目中,筛选出“津爱童行”爱心妈妈、“365暖留中心”、“鄃心护苗”等“为小”志愿服务项目,组织社区为老幼代际互动提供空间场地、人力资源等,邀请优质社会组织大爱同行公益联合会提供运营支持,社区居民是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

目前,夏津县用实际行动探索了一条“政府引领 社区承载 社会组织 大众参与”耦合模式发展路径,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在活动中感受到‘老幼共融’服务理念的优势,不仅发挥了老年人的爱好和特长,也为孩子们提供了生活心理关爱和文化熏陶,同时还有青年志愿者的策划执行,每场活动都是老青幼三代‘同台唱戏’,用行动来践行和展现时代新风。”夏津县剪纸非遗项目传承人韩霞说。(夏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田文静)

  •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博

四德榜网
山东志愿服务网
山东省
精神文明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文明山东客户端
文明山东公众号
文明山东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