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15:17:00 来源:菏泽文明网
近年来,郓城县通过构建文明实践网络,利用“小平台”“小角落”“小活动”等多种方式,全面助力乡村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凭借常态化、具体化、实用化精准施策,从细微之处着眼,全方位营造“大文明”氛围,逐步走出一条培育新风尚、树立新形象、弘扬正能量的乡村文明发展之路。
拓展“小平台” 谱写乡村文明“大篇章”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定期开展各类特色宣讲、文化汇演、技能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巧妙地将文明理念融入其中,让村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文明的熏陶,让文明之风吹遍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借助“小马扎”宣讲,积极探索知识传播与乡村实际相结合的有效路径,融合“党史学习、传统美德、地方文化、村庄变迁、移风易俗”等内容,举办“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等主题活动千余场,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移风易俗工作扎实推进。文明实践活动与村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文艺爱好者们自发组织起来,创作了《婚事从简新风尚》《破旧立新树新风》《节俭才是好习惯》《新风赞》等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文艺作品,采用“乡土味”“大白话”“身边事”的表现形式,让村民们自己演、自己看、自己评,引导大家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互帮互助、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
围绕村民的实际需求,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感党恩、传美德”等志愿服务活动,将诚信友善、尊老爱幼、勤劳朴实等优良品德融入日常生活;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宣讲“赶大集”等形式,普及《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深入讲解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的危害,有效提升村民的思想认识,促使婚嫁观念更加理性文明。
点亮“小角落” 释放乡村文明“大能量”
温馨宜人的文化长廊、藏书丰富的农家书屋、功能齐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错落有致的文明标语牌、生动形象的文化墙绘等,共同构成了村庄独特的文化景观,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学习知识、提升素养的好去处。
近年来,郓城县将打造文明实践阵地作为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构建起“志愿服务+文化阵地”的文明实践体系。一方面,不断丰富阵地内涵。在文明实践站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至乡村文化广场、民俗博物馆以及农家小院等,巧妙地将文明生活理念、节约环保思想、科学文化知识等元素融入其中,让村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不断拓展阵地外延。因地制宜精心打造村道沿线的文明风尚主题宣传栏和先进模范事迹展示区,通过开展村民道德评议和量化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道德自律意识,推动形成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尚;通过设置文明标识牌、悬挂宣传横幅、“村村响”广播喇叭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移风易俗和村规民约,让文明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村民的心灵,规范村民的言行举止。
开展“小活动” 激发乡村文明“大活力”
以文明实践为引领,将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丰富活动形式,激发村民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促使村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弘扬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风俗习惯,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道德规范等规章制度,对红白喜事的操办标准、规模等进行明确规范;借助“文明积分超市”,对遵守移风易俗规定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村民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
持续深化家风建设,挖掘整理优秀家风家训,通过讲述家风故事、分享家训心得等形式,让勤俭持家、诚信友善等优秀家风家训成为每个家庭传承和弘扬的价值追求;围绕“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等主题,在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移风易俗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