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文明实践引领 让市民文体生活有质感

发布时间:2022-09-22 14:47:00    来源:潍坊文明网


  天刚破晓,居民便来到口袋公园以及各大广场,做晨操、打太极或晨跑运动;夕阳西下,群众走出家门口就能利用小公园、体育场体育器材进行锻炼;夜幕降临,戏台上的精彩、广场上的舞姿、小区和村里的银幕等呈现出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这是昌乐县广大居民日常文体生活的片段。

  今年以来,昌乐县秉承“服务群众、惠及民生,增强群众文体质感”的宗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大力推动文体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各类文艺表演丰富群众生活,各种体育赛事助力全民健康。文体事业的开花结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昌乐居民的文体生活更为“讲究”。

  文化“主阵地” 筑的更牢   

  建成了韩家集子村、东南庄村等45处历史文化展馆,培育打造庵上湖村、窝铺村等4处省级景区化村庄。实施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提升行动,县域文化阵地持续上档升级。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昌乐县综合博物馆和昌乐县图书馆分馆建设加快推进,昌乐县首个博物馆群不断更新完善,一批新文化地标正加速形成。探索手造产业发展新路径,打造全省首家集产销研、宣传展示体验于一体的鄌郚乐器手造产业展示体验中心。2022年,昌乐县在城市社区建成37个城市社区书房,实现文化阅读空间城区随处可见、群众进门能读、服务便捷高效,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每个城市书房设立“身边好人”事迹展示墙,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身边好人事迹向前来阅读的市民进行展示,积极营造推选好人、学习好人、宣传好人、争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惠民“主战场”供给更全  

  以文明实践引领文化生活,健全用好覆盖城乡的“融入式”文明实践活动品牌,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组织开展戏曲票友大赛、广场舞暨太极拳展演、文物精品展等品牌文化活动30余场次,持续开展好“送戏下乡”、非遗展演展示、公益电影放映等主题文化惠民活动,目前已完成送戏下乡演出135场、公益电影放映1336场。持续推广“乡村文化大集”文化服务模式,让群众在赶集的同时,通过增设文化互动体验、文艺演出等,进一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开展非遗技艺培训、非遗成果展、国学体验课堂、戏曲进景区等活动16次,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传统文化“体验式学习”。深入办好“戏曲进校园”和“非遗进校园”活动,选取优秀戏曲品和非遗技艺,文教结合,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

  活动“生力军”建的更强  

  截至目前,昌乐县每个镇街区均建有至少一支庄户剧团,每个村均建有至少一支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创新开展“文化合作社”项目,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活动队伍,吸引更多文化人才参与其中。鼓励庄户剧团、文艺队伍积极开展惠民演出,依托文化馆、文化志愿团队等人才资源,聘请戏曲专家、非遗传承人、知名文化专家等作为文化志愿者,深入各村开展公益文化活动培训和指导,将广场舞等喜闻乐见的文艺培训送到群众中间,以“大培训”逐步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和“兴”文化的转变。

  昌乐“ 新故事 ”讲的更好  

  通过微信公众号、头条号、视频号、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构建宣传矩阵,利用“广播村村响”、微信群等提前发布活动动态,及时宣传文化惠民信息1200余条,确保演出“人人知”,以活动“聚人气”,用“人气”促群众满意。着重在主流媒体和平台上下功夫,在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人民日报新媒体等平台刊发文旅信息90余条,真正将昌乐文化惠民故事讲好、传好。同时,全面做好“大走访大调研”和“我爱昌乐、我有良策”民声倾听活动,利用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公益大培训等有利时机,发放宣传材料、组织填写问卷、播放文旅工作宣传资料,持续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宣传广度和密度,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此外,昌乐县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积极推进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争取140余万资金,建设智能化全民健身工程、乡村振兴全民健身示范工程,为130多个社区、村文明实践所(站)配备健身设施。完善全民健身制度体系,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品牌,培育“体育+”产业融合知名品牌,提升群众健身的社会化设施、服务水平。

  文体事业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也是人民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下步,昌乐县将继续立足推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扩面、提档升级,创新思路,供给精准,服务全面,以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体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群众文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博

四德榜网
山东志愿服务网
山东省
精神文明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文明山东客户端
文明山东公众号
文明山东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