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打造32条文化体验廊道文明实践展示带

发布时间:2023-12-05 15:50:00    来源:“威海宣传”微信公众号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12月4日,记者从全市乡村文化振兴现场推进会上获悉,围绕贯彻落实全省乡村文化振兴工作部署,威海市明确了保阵地设施、保信息网络等“十保”重点任务,并规划32条千里山海文化体验廊道文明实践展示带,力争到2027年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示范村、达标村分别达到全市行政村总量的5%、30%、90%以上,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荣成市打造“十里古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

打造文明实践展示带

叫响“千里山海·文明威海”品牌

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途经46个街镇、400个乡村,沿线布局了49家A级旅游景区、66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8个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和22处文化主题驿站,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载体。

威海市充分发挥该旅游公路引领带动作用,规划了32条特色鲜明的千里山海文化体验廊道文明实践展示带,并陆续在沿途建设了一批文明实践基地和美德健康新生活试点。

以荣成市“十里古乡”文旅融合文明实践展示带为例,其依托海洋牧场、清廉家风馆等20多处文明实践基地,开展百姓炕头说变化、海洋牧场讲生态等主题宣讲活动600多场次。结合婚俗、剪纸等非遗项目,开展“非遗六进”活动500多场次。成立10支村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和63支分队,开展环境整治等志愿活动2400多场次,服务群众6万多人次。凭借良好的社会效果,入选山东省沿黄渤海文明实践展示带。

环翠区还打造了包含“菱角湾城乡融合”“里口山都市桃源”等6条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文明实践展示带,将遍布城乡的文明实践资源串点成线、集片成带,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推动区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高质量、内涵式方向发展。

威海市将以千里山海文明实践展示带为主线,以文化体验廊道文明实践展示带为脉络,串珠成线、连片推进,努力打造产业融合之路、文化振兴之路、文明展示之路,打响“千里山海·文明威海”品牌。

“村村有好戏”热潮不断

惠民服务送到家门口

文化活动是增强乡村凝聚力、提振精气神的重要手段,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威海市年均开展送戏演出1.37万场,今年“村村有好戏”活动更是热潮不断,“两节四集四赛”、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接续举办,多次被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威海市在乡村广泛开展广场舞、群众合唱、群众性小戏小剧展演活动,举办村民自编自演的“四季村晚”活动300场以上。连续举办50年的“5·23歌咏会”升级为威海国际合唱节,今年开展村居专场、群众歌咏、专场音乐会等活动114场次。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年主题活动,今年在渔民节、樱桃节等文化节庆期间,策划推出渔民节、渔家秧歌大赛、“百鱼上岸 福满万家”成山头吃会等活动。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演出292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万余场,让优质好戏进入千家万户。

依托乡村书房开展“书香威海 全民阅读”活动200余场,开展“农家书屋我来读”“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等主题阅读活动3135场,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读书打卡系列活动。创新农家书屋图书供给模式,推行“百姓点单、按需制单”采配模式等。

威海市将进一步建立完善文化单位和文化文艺工作者服务基层工作机制,指导帮助乡村做好文化工作。办好文化进万家、一村一年一场戏、乡村好时节、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实事,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齐鲁村歌会、小戏小剧展演等活动。提升农家书屋、乡村书房建设效能,开展县级图书馆流动送书进乡村服务,推动“书香乡村”建设,推动电影、图书、表演、宣讲、人气等向文明实践阵地聚集。同时,开展送理论、送文明、送志愿服务、送文化、送教育、送科技、送健康、送法律、送体育、送培训等下沉惠民服务。

 

 

文登区通过举办樱桃节等活动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铺就农文旅融合“创新路”

春节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

乡村自然条件优越,文化资源不断聚集,威海市拥有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的天然优势。

威海市将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与观光旅游农业有机结合,推出“畅游山海·寻梦田园”相约乡村振兴路项目,设计推出11条精品观光线路,串联起全市17个特色小镇、400个特色村、197处产业园和家庭农场,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近几年,位于环翠区里口山的秋歌采摘园格外红火。年平均接待游客16000多人次,年营收可达140万元至150万元。秋歌采摘园负责人雷彦辉介绍,从建园之初,就主打“四季果”采摘——冬采草莓、春采樱桃、夏采蓝莓、秋采葡萄,让游客全年“不断档”地体验瓜果采摘乐趣。该采摘园以种植旅游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是威海市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现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生动一例。

高区通过挖掘本土“村味文化”,融入文化创意、休闲体验、民宿旅游、露营研学等相关业态,加快推进特色村居建设,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打响“威海第一站,初村看一看”乡村旅游品牌。

元旦春节即将到来,全市乡村文化振兴现场推进会透露,威海市将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进一步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从农历腊月初一到明年二月二期间,威海市将以“家家挂红灯 户户贴春联 村村有好戏——回村过大年”为主题,抓住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初五、初七、元宵节、二月二等时间节点,策划开展节庆活动。

同时,持续开展“乡村好时节”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建设培育,指导大水泊镇、高村镇等做好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借势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网络宣传矩阵,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深入挖掘和串联整合旅游资源,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线路,并纳入全市“春夏秋冬”四季文旅品牌产品设计推广中,以文化和旅游拉动乡村消费,赋能乡村振兴。

各区市、开发区也将加强整体规划,串联整合旅游景点、田园综合体、特色民宿等文旅资源,打造一批可看、可玩、可吃、可购的精品旅游研学线路、文化村庄集群,进一步丰富全域全时旅游产品体系。

 

 

乳山市白沙滩镇白沙滩村“幸福食堂”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全域乡村文明建设焕发新气象

“15分钟城乡志愿服务圈”质效提升

精神文明建设是铸魂工程,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

威海市在全国首批试点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按照“五有”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注册志愿者比例居全省首位,培育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近万人。

威海市将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按照行政村8%和30%比例打造文明实践样板站和示范站,并结合“美丽庭院”建设,高标准打造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按照“区市不少于20个,开发区不少于10个”要求,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精品项目,提升“15分钟城乡志愿服务圈”建设质效水平。

同时,发挥村级主体作用,深入开展政策理论普及、美德信用建设、移风易俗、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典型选树、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培育等工作,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

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农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开展比政策理论、比美德信用、比孝老爱亲、比家教家风、比志愿服务、比科学文化、比家庭卫生、比节俭绿色、比遵规守法、比参与贡献等比学争优活动,鼓励村民当主角,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环翠区羊亭镇贝草夼村打造特色文化长廊。

明确基础保障十大任务

至少7成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留给群众

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物质载体,也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石。近年来,威海市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文化站设施平均面积、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等指标位居全省首位,全市建设起农家书屋1045个,培养基层文艺骨干1万余名。

日前出台的《威海市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7年)》进一步明确了保阵地设施、保信息网络、保快递电商、保人居环境、保教育均等,保历史风貌、保文化传承、保乡村文旅、保工作队伍、保工作经费等基础保障十大重点任务。

计划到2025年,全面建成乡镇“两个一”,即一个全民建设活动中心或灯光篮球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工程;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建成“百兆乡村”,所有行政村(社区)基本实现5G全覆盖,为乡村数字文化发展提供支撑;改造、新建镇(街道)客货邮综合便民服务站16个;每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以上,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市级以上教育强镇筑基试点达到20个。

保障乡村文化设施用地,保证直接服务群众和文体活动空间不少于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的70%;科学确定村庄定位,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实施“山东手造”威海推进工程,培育特色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策划开展乡村主题游活动,推动“后备箱”经济发展,拉动乡村旅游市场消费;加强地方文化人才培养,建设文化能人队伍,招聘大学生担任重点村宣传文化和教育干事;完善乡村文化振兴经费保障机制,相关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等。

威海市将统筹聚合各级各类文化资源要素,充分发挥基层创新创造,抓点带线扩面,高质高效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富图景。

  •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博

四德榜网
山东志愿服务网
山东省
精神文明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文明山东客户端
文明山东公众号
文明山东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