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喜鹊”在聊城 文化实践相交融

发布时间:2024-01-10 16:22:00    来源:“文明聊城”微信公众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蕴含丰富的道德哲思与实践智慧。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委宣传部立足聊城市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交汇交融的独特优势,以吉祥如意的市鸟“喜鹊”为象征,创新打造“两河喜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积极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社会文明新风,以志愿服务践行“两河文化”的时代精华,传承弘扬孝老爱亲、乐于助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形成群众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广泛参与的生动局面。

为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在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结合工作实际,聊城市委宣传部制定印发《打造“两河喜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的实施方案》,深入实施“筑巢”强基工程、“铸魂”润心工程、“送福”惠民工程、“礼遇”新风工程。

工作推动

 

(一)实施“筑巢”工程强阵地。建立“三级联动”文明实践工作落实机制,将品牌打造、阵地建设等工作纳入县、镇、村三级党委(党组)书记重点任务清单,实施“蓝黄红牌”动态考核,每月根据“五有标准”阵地建设情况进行考核亮牌,形成工作闭环机制。抓住“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机遇,将沿黄河、大运河文明实践阵地串点成线、集片成带,打造“运河古都 繁森故里”文明实践展示带、“幸福河畔 和美乡村”文明实践展示区,成果入选山东省文化体验廊道文明实践展示带(区)。注重数字信息赋能,推动文明实践和融媒体“两个中心”融通,依托“志愿山东”搭建高效畅达的立体融合信息平台,实现指挥调度、成果展示、项目孵化、培训教育等功能,构建起中心(所、站)、基地、队伍、社区、群众五级互通互联网络。

(二)实施“铸魂”工程润心田。着眼筑牢群众理想信念,打造“理论政策精、宣讲能力精、技术服务专”的理论宣讲队伍,开展“会议室讲课+红色场馆体验+流动课堂宣讲+田间地头互动”的“两河喜鹊声声”系列宣讲活动,通过短平快的“微宣讲”、巡回式的“文艺讲”、拉家常的“互动讲”,促进党的创新理论走心走深。依托乡村博物馆、乡村记忆馆、家风馆等阵地打造“两河喜鹊”宣传体验中心,设立“两河喜鹊”活动日,开展“两河文化”非遗展示、二十四节气主题文艺展演、“墨香飘两岸 纵笔颂水城”共绘母亲河书画精品展、“两河喜鹊 共话乡音”家风传承等特色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

(三)实施“送福”工程惠民生。深化“五为”志愿服务,制定“十助常陪四解”为老服务、“五育三保”为小服务、“五帮四送”为困难群体服务等项目指南,推动“两河喜鹊”普惠性、特惠互惠性志愿服务项目落实落地。建立“供给单、需求单、点评单”三单式工作流程,通过入户寻访、问卷调查收集形成群众需求清单,统筹开设理论讲堂、实践课堂、兴趣课堂等“两河喜鹊”系列课堂,常态化开展群众家门口授课服务。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两河喜鹊“志愿服务联盟体”,依托“雷锋超市”“公益大集”“15分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圈”等阵地开展活动,提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专业化水平。

(四)实施“礼遇”工程树新风。加强典型引领,评选一批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加大星级志愿者褒奖激励力度,五星级以上志愿者免费参观全市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与旅游场所。激发“身边模范”正能量,充分挖掘本地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加入“两河喜鹊”文明实践队伍,培育领军人物,打造特色工作室。举办“两河喜鹊”先进典型新闻发布会、记者见面会,综合运用事迹报告会、情景剧、地方戏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实践成效

以志愿服务为组织方式,以综合利用阵地资源为基础支撑,采取组织推动和社会发动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发挥志愿服务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重要作用,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五有”强基筑牢全域阵地。以“两河喜鹊”品牌为引领,建成县级文明实践中心11个,辐射135个镇(街道)文明实践所、2401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配齐各级各类文明实践公益岗、专管员3800余人,全市文明实践规范化配备率达100%。探索“公益+市场”运转新模式,创新打造“和美邻里”文明实践综合体,构建群众愿来常来“精神家园”,相关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打造“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综合体,推动思想政策宣讲与精准为民服务相互融合,带动620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技志愿服务者活跃在基层一线传播农业技术,每年帮助群众增收2000余万元。

(二)“五聚”合力提升服务效能。成立“两河喜鹊 百姓宣讲团”“两河喜鹊 流动课堂”等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伍694支,打造“两河喜鹊 巧讲妙唱暖人心”“两河喜鹊 黄河儿女”等特色品牌150余个,开展“传党声惠民生”“马扎课堂”等基层宣讲活动2.31万场次。以传承“两河”优秀文化为主线,充分挖掘“两河文化”文物点581处,撷取“两河文化”非遗项目976项、传承人770名,打造文明实践村史馆1376个、乡村剧场1165个、百姓影院1452个,定期组织“两河喜鹊”服务活动,有效提升文明实践聚宣讲、聚观影、聚阅读、聚文艺、聚人气的“五聚”效应。

(三)“五为”暖心开创惠民新局。以“文化+志愿”模式探索“五为”志愿服务新高度,推动“习语‘聊’亮”“乡村家庭图书馆”“一月一村一场电影”等5大普惠性项目落地落实,培育“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小棉袄”等7类特惠互惠性服务品牌,1.75万场次“两河喜鹊·蒲公英大讲堂”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共计6.37万场次,组织“两河喜鹊”文明实践系列课堂活动1.2万次,受益群众达11.5万人次,“两河喜鹊”品牌沉浸式融入百姓生活,为实施文化“两创”打开了惠民局面。

(四)“最美”引领凝聚奋进力量。通过选树培育典型模范,推动38名志愿者、41个志愿服务组织、41个志愿服务项目、46个志愿服务社区入选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聊城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刘玉杰同志入选全国“最美志愿者”,聊城市春雨助学协会入选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东昌府区和平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莘县“一个剧场唱全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山东省“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聊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被授予“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创新做法

创新打造“两河喜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品牌,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主题,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筑牢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有力推动群众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一)打造地域文化符号,可以更好增进群众文化认同。深耕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是地域文化“两创”的重要载体,既可以展示地域文化形象、延续文化发展脉络,又可以增强群众文化认同,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多样化的文明实践活动中融入文化因素,用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标语宣传群众,用先进文化感染人、熏陶人、培育人,可以更好发挥文化认识、激励、塑造、传播功能,让群众在实践过程中找到情感寄托和心灵共鸣,进而凝聚群众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力量,为实现美好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二)突出理论教育引领,可以更好凝聚群众思想共识。文明实践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群众入脑入心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一方面要建强阵地,统筹运用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优化内容,善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以事说理、以小见大,力争用生动鲜活的故事感染人,用故事背后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启迪人,真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精准开展志愿服务,可以更好提升群众幸福感。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的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志愿服务活动频次与质量,是检验文明实践工作有效性的直接依据,也是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的有力抓手。应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组织引导,分类组建志愿者队伍,系统孵化培育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特别是要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开展深入细致的精神抚慰和人文关怀,让志愿服务解群众所需、让群众参与、得群众之心。

(四)发动群众共建共享,可以更好激发社会向上向善力量。新时代文明实践既是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群众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其文明素养水平决定了社会文明程度。必须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文明实践的内生动力,通过科学统筹调配资源,组织动员社会各界群众积极投入文明实践之中,才能形成文明实践的强大合力。要注重鼓励基层创新创造,引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形成人人崇德向善、助人利他的社会风尚。

  •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博

四德榜网
山东志愿服务网
山东省
精神文明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文明山东客户端
文明山东公众号
文明山东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