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公民道德建设 > 爱德工程>正文

六十岁的妹妹要报恩

2011-10-07

来源:中共莱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李润杰

字体:[][][] [打印] [关闭]

 

 

 

  1960年,全国大灾荒。18岁的单国兰收留了一对10多岁的流浪小姑娘,从自己嘴里省下地瓜、窝头,给了她们人生中最温暖的十个月时光。十个月后,这对小姑娘一去不复返,从此杳无音讯。46年后,一位陌生的老太太,找到了64岁的单国兰,拉着她的手说:大姐,六零年的那个小姑娘看你来了……

梦萦魂牵五十年,不能忘记你:

善良的大姐六十岁的妹妹要报恩

 

  “从这个路口往东拐,过了那道弯,就是俺大姐家了。”副驾驶座上,63岁的原明华熟练地为司机指路。随着侯家沟村的逐渐临近,她的声音开始变得激动:“这就是那道坡,五十年前,俺大姐就是一直把俺送到这道坡上,看着俺回家。俺一闭眼,就能想起那时候的情形,跟昨天才发生一样……”

  2011427,莱州市金城镇原家村63岁的原明华,跋涉上百里,到招远市金岭镇侯家沟村单国兰家探亲。自从5年前找到单国兰,这已经是她第四次到侯家沟了。原本,两家人之间约定有“感恩日”,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五,今年却因为原明华丈夫的意外去世,而推迟了两个月。

  一个姓原,一个姓单;一个家住莱州,一个世居招远。倘若不是1960年那个饥饿的春天,可能原明华与单国兰之间的人生,永远都不会产生交集,那么,原明华也就不会有她将近五十年的“寻亲”经历,单国兰也就不会有原明华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两人之间,两个家庭之间,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感恩日”。

  正是1960年那个饥饿的春天,给了原明华人生中最温暖的十个月时光,也让她从此为之梦萦魂牵五十年。

流浪

  1960年春,全国大灾荒。在让原明华姊妹俩吃掉了家里仅有的两个鸡蛋后,母亲吕秀山含泪把她们推出了门外。从那一天起,12岁的原明华和9岁的原明香,就开始了她们流浪乞讨的生活。

  在当时,平原地区要交公粮,而山区则没有粮食征购任务,相比之下,山区的饥荒反而较轻。在吕秀山的提醒下,姊妹俩专门瞅着大山走,从原家村一路向东南,很快进入了招远地界内的山区。

  “白天要饭,晚上就在野地里睡觉。要饭的人很多,俺们两个小姑娘很难要到吃的;偶尔要到一些,还会被别的要饭队伍抢,因为我们太小,保不住自己的口袋,只能眼睁睁看着被别人拎走,然后我们姐妹俩就抱在一起,饿着肚子哭。”50年后,回忆起当时的乞讨岁月,63岁的原明华依然心有余悸:“离开家大概78天以后,总算找到了一个没人住的破屋子,俺两个打算在那里住下,白天就到周围人家去要饭。结果第一天晚上就有人来打门,说,妹妹,开开门,开开门,吓得俺两个哭了一晚上。第二天天一亮,马上就离开了那间房子,继续往山里走。”

  乞讨的路上,被人抢、被人骗、被人吓,离家不到半个月,两个小姑娘就伤痕累累,对世界和人生充满了冷漠和绝望。

收留

  “俺至今还记得,和单大姐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2011427日,在侯家沟村单国兰的老住宅门前,原明华充满感情地说。50年前,就在那里,原明华怯怯地敲开了单国兰的家门。她们受惯了白眼和冷遇,对于这次乞讨原本没抱希望,但单国兰却很快为她们端来了两碗粥。

  “是两碗玉米碴子粥,但俺喝不惯。大姐一看俺不太爱喝,就马上给俺换成了地瓜干和饼子。俺知道,俺遇到好人了。”原明华说。但在单国兰的记忆中,这些细节早已淡忘。50年后,她只记得当时对那两个小姑娘的心疼和怜惜:“俺当时就是很惊讶,觉得让这么小的孩子,跑这么远路出来要饭,哪家的父母这么狠心?俺都觉得心疼,舍不得。当时俺就跟她们说,天太冷,你们就在这里住下吧,白天能出去要点吃的就要点,要不到俺也不能让你们饿着。”

  1960年的单国兰年仅18岁,跟随父亲和继母生活,加上奶奶和其他兄弟姊妹,家里共有11张嘴,粮食同样金贵。见到原明华姊妹俩后,单国兰就把她们带到了自己在生产队孵化小鸡的屋子里,平时,她跟村里另一位年轻姑娘就住在这里。

 

温暖

  在侯家沟村安顿下后,原明华、原明香姊妹俩白天依然外出要饭,跟从前一样,还是要到的时候少,要不到的时候多。“但自从遇到单大姐后,就再没有饿到肚子。”原明香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说一个地瓜干活一条命并不夸张,而在当时,无论山区还是平原,粮食都是最最贵重的。为了两个小姑娘,单国兰只能偷偷地从自己嘴里省。对于当时的情形,50年后,单国兰依然记忆犹新:“吃饭都是后妈分,一人一半窝窝头。俺当时就咬一口,然后偷偷藏起来,带到鸡棚给两个孩子吃,不敢让后妈知道,会挨打。有时候,还要从家里偷偷拿出点粮票来。”

  “这已经不是那棵树了,原来那棵,是槐树。”2011427日,在招远市侯家沟村的一棵梧桐树下,原明华感慨万千。50年前,这里没有梧桐,只有一棵老槐树。天冷的时候,她们在鸡棚里睡;天热的时候,单国兰就会带她们到这棵老槐树下,铺上草帘,为她们打着蒲扇,乘凉睡觉。50年后,原明华特意栽种在自己家门口的那棵槐树郁郁葱葱,而在侯家沟,当年的鸡棚仍在,老槐树却变成了现在的梧桐树。

  “在侯家沟村,俺姊妹俩度过了人生中最幸福的十个月,吃得饱、睡得好,还有大姐关心呵护。这个时候,俺两个又担心起家里来了。”原明华回忆说,在侯家沟村住了半个月后,姐妹俩就攒了半口袋的地瓜干和窝窝头,当时,她们就想把这些粮食送回家。“俺当时就想,两个小姑娘跑一趟不容易,既然要回家,就要把口袋填满。”单国兰说。为了填满原明华姊妹俩剩下的半口袋,单国兰费尽心思:“就去生地瓜芽子的地瓜床子上,捡那些生完了芽子、人家不要的坏地瓜,回来挑出能吃的来,洗洗蒸蒸,放进她们的口袋里。”

  半个多月后,原明华姊妹俩口袋饱满,踏上回乡路。“那是凌晨4点,大姐来喊俺们,又给俺们另外带来了一小篓子地瓜干,让俺们在路上吃。还让俺们早点儿走,怕让她后妈看见,再把地瓜干要回去。”原明华回忆说,“还给俺们煮了两个地瓜片子,篓子底下装两块干的,上面放两个煮的,说路上就算被人抢去上面的,还能吃底下的,不至于饿肚子。”就这样,1960年春天的一个凌晨,两个10岁左右的小姑娘,背着满满一口袋粮食,踏上了从招远侯家沟返回莱州原家的回乡路。这样的往返,持续了十个月,直到灾情缓解。

 

寻找

  1960年冬,当原明华姊妹俩再一次从侯家沟村背回家一口袋粮食的时候,原家的饥荒已有缓和,她们的母亲吕秀山也就不再让她们两个小姑娘去讨饭。那一次,姊妹俩没有向单国兰告别。

  “结婚多少年后,她还是一直在叨念,不知道以前那两个要饭的小姑娘咋样了,是饿死了还是路上让狼叼走了,心里一直记挂着,放不下。”2011427日,在招远市侯家沟村单国兰家开的小铺子里,单国兰78岁的丈夫刘升强向记者回忆说。在当时,单国兰只知道原明华姊妹俩是原家村的,而原明华姊妹俩也只知道单国兰是侯家沟村的,究竟对方在哪个镇(公社),三个人都懵懂,原明华姊妹俩甚至不知道单国兰的姓名,当时,她们两个喊她“姑”。

1969年冬,21岁的原明华远嫁东北。

  1978年秋,30岁的原明华回迁山东,随女儿女婿一起,定居莱州市金城镇凤毛寨村。

  “这期间,从未停止过对大姐的想念。因为当时走的时候,没跟大姐说以后不再来了,不辞而别。这件事儿就象个心病一样,多少年纠缠在心里,放不下。”原明华告诉记者,在东北,只要听到招远口音的人她就会打听,问对方是否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在村里孵小鸡,有个后妈,住在侯家沟……结果总是无功而返。

  1978年,原明华返回山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单国兰。但因为不知道对方在哪个乡镇,叫什么名字,同时,那时的交通环境与1960年相比,又有了较大变化,仅凭12岁时对道路的记忆,原明华根本走不回侯家沟。几次寻找,均告失败。

  2006714,曾担任过招远市金岭镇侯家沟村会计的刘永胜家里来了几位陌生人。“当时,一个老太太就跟我打听,说要找一个人,70多岁,以前在村里孵小鸡,有一个后妈。我问她,说你找的这个人跟你什么关系,她说是朋友;我又问,那你这个朋友叫什么名,她却说不知道。”在刘永胜眼里,这位“找朋友”的陌生老太太无疑是可笑的,但她的执着却让他惊讶,因为她已经到过这个村子好多次了,每次都是因为不知道朋友的姓名而被人质疑、遭人拒绝。这一次,刘永胜决定帮帮这位固执的老太太,于是,他找到了单国兰。

  “过了这么多年,谁都认不出谁。后来,她就问了俺一句:大姐,您还记得六零年那两个要饭的小姑娘吗?俺一下子就知道她是谁了,一下子就哭了,她也哭了。她搂着俺说:大姐,六零年的那个小姑娘回来看你了,俺找了你快50年了……”2011427日,单国兰微笑着向记者回忆5年前那个半世纪别后重逢的时刻。这一刻,她微笑的脸上,依然带着泪。

 

 

 

 

 

(中共莱州市委宣传部 朱晓兵 丁鹏 王松凤)

责任编辑:李润杰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