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公民道德建设 > 爱德工程>正文

莱州盲人五兄弟的奋斗

2011-10-07

来源:中共莱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李润杰

字体:[][][] [打印] [关闭]

 

 

 

  一家七兄妹,五个是盲人。对于他们的未来,父母曾无奈地认为“只能去讨饭”,但他们却在黑暗的世界里,为自己规划了另外一种人生——

莱州盲人五兄弟的奋斗:黑暗里自强二十四年

 

  “所有的机器加起来,已经有8台了。”201138日,莱州市三山岛街道徐家村59岁的李连庭,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那一刻,他的眉眼里全都是笑,沧桑的脸上,带着些许成功的满足。

  仅拥有8台机器的无名磨坊,对很多人而言,它的产值和利润是羞于启齿的,但这却是李连庭五兄弟的全部骄傲,因为他们五个,全部都是盲人,而正是因为这座不起眼的小磨坊,才使得他们免于抛弃自尊,免于流离失所,最终非但实现了温饱,还逐步迈入了小康。

要劳动,直面两代人的分歧

  在李家七兄妹中,李连庭排行老三。除了他的大哥和幺妹,包括他在内的其余兄弟五人,全部都是先天性失明,老四李永新和老六李永彬略有光感,可以模糊视物,其他人则没有半分视力。

  李连庭总是把自己兄弟失明的原因,归结于幼年时未能得到及时诊治的麻疹,但李父李云泮却认为他们的失明源于遗传,因为在李母崔玉欣的家族里,曾经有过类似的病例,所以,对李云泮而言,李连庭兄弟的病“是根本治不好的”,而对于他们未来的出路,掌家50多年的李母崔玉欣早就做好了规划:或者“去讨饭”,或者“投奔外省城里的亲戚”。

  对此,李连庭坚决不同意。他总觉得自己兄弟几个,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毕竟有手有脚,能够进行基本的劳动,保证简单的生活,“只要肯出力,不怕流汗流血,就犯不着抛弃自尊,伸手向别人要吃要喝。”李连庭很清楚地记得,34年前,崔玉欣把他叫到身边,让他带着其他四个瞎兄弟外出讨饭,因为在崔玉欣眼里,李连庭是兄弟几个中,“最聪明也最懂事”的,但李连庭大声对崔玉欣说“不”;24年前,在李连庭的再三哀求下,崔玉欣终于同意出钱让他参与村里的“叫夯”,并最终以400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台粉碎机,与他的四位瞎兄弟一起,开了一家始终没有名字的磨坊,开始了他们盲人五兄弟长达24年的创业。

能自立,抛弃生活的拐杖

  19875月,李家五兄弟的磨坊,在当时的生产队粮库里正式开张。

  那时,从村里“叫夯”买下的粉碎机,仅仅能粉碎一些玉米秸秆,用作牲畜饲料,这样简单的工具所带来的利润是极低的,但却足以让兄弟五人花掉所有的心血,用光全部的热情。

  对于磨坊刚开张时的情形,兄弟五人已几乎丧失了准确的记忆,勉强还能记得的就是,因为对周围环境的陌生,完全失明的老二李连增和老五李国通,不断地碰壁,不断地摔跟头,“哪怕院子里多了一辆小推车,都有可能把他们绊一跤,摔一个头破血流”。李连庭的情形能好一些,因为之前他就曾在这里做过事,“对周围的环境比较熟悉”。但尽管如此,完全失明的李连庭还是面对着大量未知的危险,其中最厉害的,就是那台粉碎机。

  之前虽然在这里做过事,但李连庭毕竟只是帮健康人打下手,不需要他亲自操作机械,还有健康人的提点。但现在却不行了,他是兄弟几个当中“最熟悉业务”的一个,所以他必须亲自上去操作,还要教会其他兄弟,这样一来,高速旋转的粉碎机就对他的安全,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把整条手臂都绞碎了”。

  李父云泮看不过,想来帮忙,但被兄弟五个拒绝了。因为他们觉得,有父亲这个健康人在,他们就永远摆脱不了对健康人的依赖,就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立自强。

  李父一片好心被拒,最终负气而去。不过几天后,他还是放不下对瞎儿子们的牵挂,在晚上偷偷溜进磨坊,用木板和铁丝,为那台粉碎机安装上了简易的防护网。

敢挑战,无畏生活的考验

  2003年,继老六李永彬娶上媳妇之后,老四李永新也迎娶了自己的新娘。那时,瞎兄弟五人的磨坊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五人的经济状况也由村里的“垫底户”,而一跃提升至中上游水平。除了完全失明的三兄弟外,稍有视力的老四和老六,已经有足够的底气娶媳妇了。不过就在当年,老四媳妇刚刚踏入李家门后没几天,75岁的崔玉欣老太太就突发心肌梗塞猝然去世。

崔玉欣的去世,再一次对瞎兄弟五人,尤其是另外完全失明的兄弟三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因为之前他们的饮食起居都由老太太照顾,而做饭对于盲人而言,甚至比做工更具有考验性。

  老太太离世后,老四和老六媳妇主动要求包揽其他兄弟三人的饮食起居,但最终还是被李连庭等人拒绝了。在李连庭兄弟三人看来,没有了母亲,他们一样可以独立生活。“我就有这么一股心劲,要咬着牙活给所有人看,不用人照顾,我们一样会活得很好。”李连庭说。

  为了证实自己的话,李连庭甚至带着其他的两个兄弟,搬进了97年翻新的磨坊,开始了完全独立自主的新生活:自己做饭,自己炒菜,自己蒸馒头。对于生活,李连庭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是:“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因为“吃好”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物质需求,更重要的,还是一种精神需要,他需要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生存能力和人生价值。最终,李连庭把大部分已走上正轨的磨坊业务,交给了其他四个兄弟,而自己则主攻内务,“做好饭”对他来说,不仅仅是考验,更是挑战。

  几个月下来,李连庭最终完成了自己由“吃饱”到“吃好”的目标转变,从一开始吃“生馒头”和“无味菜”,到现在每顿炒俩菜,经常改善生活,瞎兄弟几个再次以强韧的心劲,挑战了自己的生活。

做强者,不向生活乞怜

  位于莱州市三山岛街道西南的徐家村是一个大村,全村共有人口1780多人,耕地面积3700多亩,最多时曾同时养活过三个磨坊,除了瞎兄弟五人的磨坊之外,其他两个磨坊均为健康人开设。但24年时过境迁,三个磨坊如今只剩下两个,瞎兄弟五人的磨坊就是其中之一。

  商业竞争没有怜悯,瞎兄弟五人的无名磨坊,能在一个村三足鼎立的情况下,通过竞争的考验生存下来,自然有其必然的原因。

  在徐家村村委会计徐鲁臣眼中,曾经村里最大的困难户,如今已经在盲人五兄弟的努力下,完全改变了这个家庭在村里的地位,而24年前作为徐家村最大弱势群体的盲人五兄弟,如今也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强者,拥有了主宰自己生活轨迹能力,掌握了自己对于生活的话语权。

  在徐鲁臣看来,这一切并非偶然。徐鲁臣告诉记者,与大多数健康人相比,盲人五兄弟对于业务的钻研,更加精深熟练;对于生活的态度,更加淳朴自然。因为看不见,五兄弟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基本靠双耳去“听”,他们听得出机械的每一个故障,哪怕是一颗螺丝出现问题,他们也能在机器的轰鸣中,准确地听出故障,而且所有机械的维修保养,也全部靠自己,“24年从未请过维修工”。而让徐鲁臣尤为感动的则是,盲人五兄弟仅靠听力,就完全能听到一粒玉米或小麦的掉落,并且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其掉落的位置,“他们会很认真地将掉落的粮食捡起来,重新放进机器里,无论粮主在不在。”而正是由于盲人五兄弟的这种淳朴,使他们与整个徐家村的老百姓之间,建立起了互相信任的关系。

  由于眼盲,五兄弟的收费向来都是“靠自觉”,不要说辨别假钞,就算是真钱,五兄弟也是根本无法辨认。但24年来,五兄弟从未在“钱”的问题上,吃过一次亏,上过一次当,“谁会骗他们呢?谁又忍心骗他们呢?”徐鲁臣说。

 

 

(中共莱州市委宣传部 朱晓兵 韩慧君)

责任编辑:李润杰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