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道德观点-跌倒老人要不要扶 > 相关评论>正文

纾解“扶老人”的道德焦虑

2013-12-11

来源:青岛文明网 作者:刘昌远

字体:[][][] [打印] [关闭]

  如果遇到老人倒地,公众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在有139010人自发参与的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这项调查中,55.6%的人选择直接走开,仅有5.4%的人选择毫不犹豫主动扶起来,84.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就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据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老人倒地扶不扶,竟成一个道德难题,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扶老人”引发了大多数人的道德焦虑感。“四川达州3名儿童搀扶倒地老太被讹”、“浙江金华八旬老人倒地五六分钟市民不敢扶”、“北京老外撞人却误传倒地老人讹诈”……毫无疑问,近来发生的一系列类似事件,将“扶老人困局”一次次曝光于舆论关注的视野。
  “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敢扶”,这句话恐怕折射了很多人的心理。一个人扶起老人如果遭到讹诈,尤其是被媒体关注扩散后,势必会让很多人感到担忧。对于个体来讲,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有良心的,有道德感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做一件事时,自然会经过权衡与判断,谁都不愿承担任何风险。当扶老人有风险后,面对倒地的老人,很多人就会陷入纠结中。
  倘若仅仅是扶起老人那么简单,恐怕也不会有“扶老人困局”了。说到底,这是个社会信任问题。就像买彩票一样,都知道中大奖的概率很低,但仍旧有很多人去买,扶老人亦如是,明知道大部分老人是善良的,被讹诈的概率很低,但大部分人仍旧不愿意去扶,担心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尤其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邻里不相往来的陌生人社会逐渐扩大,支撑社会信任的社会结构逐渐式微。
  单凭道德说教,显然不足以纾解公众的道德焦虑感。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现实的莫过于最大限度地消解扶老人的道德风险,甚至是法律风险。当前最紧迫的莫过于建立社会道德诚信体系,将讹诈他人的人记入档案,增加他们破坏社会道德的成本——如果讹了别人,以后便再无人相信你,会遭到周围人的排斥。
  同时,法律要为道德“撑腰”,弥补法律在设置救助义务、风险分散与救济上的不足,对救助者在施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豁免,以消除救助者的后顾之忧。譬如,德国法律规定,若是因为善意救助造成伤害的,提供救助者可以免责。当然,一些公益慈善组织可以设立基金会,专门针对扶老人被讹的情况,提供法律援助和资金支持,从而减轻大家的顾虑,降低风险成本。破解“扶老人困局”需要形成合力,唯有如此才能扶起摔倒的道德。(侯金亮)

责任编辑:王琳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