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家风 > 齐鲁各地说家风>正文

聊城文化专家说家风:千个家庭千种家风

2014-04-14

来源:山东文明网 作者:郑红丽

字体:[][][] [打印] [关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家庭,也有一千种家风。

  “家风·记忆”栏目开辟以来,我们推出了系列家风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关注。至今,仍有部分读者的投稿,没有刊发完毕,在此一并致谢。

  正如我们在开栏语中所言“家风的含义可谓万千,无所不包,很难说具体是什么”,家风的故事,无法一一写尽。但勤俭、正派、侠义、担当、仁义、爱心等,应该是我们精神世界中永远闪亮的字眼,也是我们家风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基因。

  但是,正如每个个体都是参差不齐的,每个家庭的家风也是独特的,家风的传承更是如此。有人说,没有谁的家风是教人作恶的,都是好的,向善的。所以,“家风·记忆”栏目的定位是晒家风,在我们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看看你的家风,看看他的家风,以供大家见贤思齐。

  但家风的形成与传承,哪是一个故事、一个栏目所能影响?

  作为“家风·记忆”栏目的结束篇,今天我们请聊城文化界的专家“话家风”,以飨读者。

  仁、善、道、德是家风的优秀基因

  聊城大学教授、聊城大学民俗研究所所长张宪昌认为,传统文化蕴涵着优秀文化基因:仁、善。其中,仁更是构成儒学的核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被孔子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从传统上来看,仁、善也体现在历朝历代的家风中。植入这种优秀文化基因的家风,成为民族凝聚力的强大保障。

  光岳楼管理处主任、文博研究员魏聊认为,传统道德在今天丢失严重,人们的很多观念正在西化。家风随之改变,与之伴随的家庭教育,目前来看是存在问题的。他认为,目前,最急迫的是,让传统文化回归,因为在近代历次运动中,传统文化的根脉断了。道、德,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道德”文化的主导下,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其间,家风就是道德文化在家族风气的直接体现。但目前的家庭教育,大多是存在问题的。

  “社会需要什么人,就培养什么人,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发现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天性。”魏聊说。

  家风传统是约束,今天更应“放手”

  聊城市作协主席张军说,在儒家思想观念中,“修身平家知天下”是传统士大夫的人生理想。其中,平家说的就是家风。但今天对儒家思想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发扬其真正优秀的东西,抛弃糟粕的部分,比如三从四德之类的陈旧思想,就不适合今天。在全球化、思想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所处的已不是宗法制社会,家庭成员之间应是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另外,张军认为,有些东西不是家风就可以培养的,如孝道,它是人以及其他高级动物的天性。今天讨论家风,宽泛地讲传统文化不行,我们必须加强知识的吸收,进而提高个人修养,开阔胸襟,对人和事有近似于宗教的情怀,对天地怀有敬畏。

  聊城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张厚刚人为,在家风传承形式上,相比以往,今天,我们可以借鉴的家风很多,如曾国藩家训、傅雷家书等。这些杰出人物的家风更具有优秀文化的共性,经得起实践考验,因此也走进了很多的家庭。当然,传统的家风也需与时代相适应,进而适应今天的需要。

   聊城市知名作家范玮说,传统家风给我们一个模糊的概念,一说到家风,大家想到的大都是“不能做这不能做那”这样约束性的东西。现在看,这种约束性的东西太多,不太好,让我们血液里都有被驯化的因子。这样,家风本是一种规范、一种确定性,但反而造成了不规范、不确定性。

  范玮还认为,现在,孩子的教育如果出了问题,与其说是家风出了问题,更不如说是大环境出了问题,因为没有人是孤立于社会的,包括幼儿园的孩子。当然,一些功利性的观念,如生存智慧、自私自利的思想等进入了家风之中,这是有悖于风俗良知的。因此,今天的家风,不要一味强调“约束”,更应该“放手”,给孩子以独立思考的空间。(聊城晚报)

责任编辑:郑红丽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