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文明旅游 > 文明时评>正文

旅游年代应倡导“东道主”精神

2014-05-21

来源:厦门文明网 作者:王 琳

字体:[][][] [打印] [关闭]

  近年来,随着国人旅游热度逐步提升,围绕旅游产生的热点问题也频频出现,这其中固然有国人素质本身可能确有值得指摘的地方,但是东道主的责任意识与宽容心态也不应该被忽视。游山玩水只不过是旅游的基本要素,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即使只是萍水相逢间展现出的待人接物,也不尽相同。一般的游客不见得有足够的经验对要去的地方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发生碰撞,也会引发社会的不同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东道主,是应该负有一定的义务的。对城市而言,每一个人都是示以外人的直接形象,也代表着身为城市一分子的认同感与荣誉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本就是中国人传统的待客之道。外地游客的到来,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些困扰,但从客观上来讲,这种人群流动不只对拉动当地经济有所贡献,而且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与东道主接触时,双方并不只是看一眼对方的生活方式,还要通过对方的眼光反观自己的生活,这种对照对双方都不无裨益。而且,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谁都可能是一个异乡客,东道主与异乡客的角色经常是互换的,东道主并不应该享有一种超然的地位。

  旅游的目的固然是放松身体与内心,然而长途跋涉之下,旅游有时候也是个耗时耗力的苦差事儿。怀着美好的憧憬,在异乡焦头烂额茫然不知所往,这时,如果有句体贴指引或些微关怀,其惬意不下于在炎炎夏日来上一口冰水沁人心脾。今年五一到北京天坛旅游,顺利出了地铁口,正在打量该怎么走,一个声音就在耳边响起:去往参观天坛的游客,请往身后方向步行1分钟即为入口。顺着声音望去,两位应该是已退休的老太太坐在桌子后面,手持喇叭,不厌其烦一遍遍重复着,一时颇多感慨,让人深深感受到首都人民的热情与体贴。有人说,每日的生活即是文化,由此看来,这也可算是首都文化背景与文明精神的一个缩影。

  而反观“香港女童便溺”事件,几位香港年轻人的行为明显缺乏东道主的热情与宽容,没有主动助人的主人意识,只有不近人情的道德指责。没有人看到“文明”题中应有的尊重与关怀,更没有人从这场有关“文明”的探讨中受到教育。这虽然是一个孤立事件,但是背后体现出游客与东道主作为不同群体存在文化、价值理念的分歧是具有普遍性的。解决这种分歧需要的不是互相指责,走向极端,而是加深沟通和理解,多一点换位思考,尤其是东道主的责任意识与宽容心态更有助于这种分歧向好的方向发展,取得共赢。

  人的需求有很多层次,尊重与关怀无疑是更深层次的需求。时至今日,移动旅游、智慧旅游等新事物方兴未艾,旅游体验也跟传统大不相同,然而,无论何时,冷冰冰的数据永远都比不上人心的温度,因为那代表着人类这一拥有共同称谓的种群之间的关怀。多一点尊重与关怀,少一点冷漠与苛责,张开怀抱,伸出双手,演绎出自身与城市的精彩,是作为东道主应该具备的智慧与内涵。(特约评论员 郭宝贝)

责任编辑:王琳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