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齐风鲁韵 魅力山东 > 齐风鲁韵>正文

青铜器

2011-09-20

来源:山东省文明办 作者:李润杰

字体:[][][] [打印] [关闭]

  青铜器

    青铜器铸造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往事,它不仅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大量威严、神秘的文物瑰宝,也吸引着我们不断深入青铜文化的殿堂,去领略古人深邃博大的智慧,去体味那充满了沧桑与悲壮的人类文明的进程。

    早在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了对铜的认识和应用,最早出现的铜器是一些小型的刮削工具和用于弓箭的箭镞。进入商代,中原地区的青铜铸造业突飞猛进,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青铜铸造由此在山东蓬勃发展,山东发现的商周青铜器,既反映了明显的时代特征,也保存了浓郁的地方特色。青州苏埠屯、滕州前掌大、庄里西以及济南大辛庄、济阳刘台子等几个大型遗址和墓葬中,都出土了造型各异、纹样繁缛的商周时代的青铜重器,有觚、爵、觯、斝、鼎、鬲、甗、尊、簋、盘、壶、钺、戈、刀等等。它们基本都具有礼器的属性,造型凝重、纹饰诡异,处处透着王者的威严与神圣。不仅如此,在这些青铜器的壁上,很多都铸有铭文,有的是族徽,有的记录了造器的原由,这大大提高了它们的史料价值和珍贵程度,有些因此堪称国宝。

    就铜器纹饰而言,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纹样,那就是以各类幻化了的动物头部为蓝本而刻画出来的兽面纹,俗称“饕餮纹”。这种纹样被装饰在器物主要部位的中心,并被鸟纹等其他纹样所围绕,呈现出一种狰狞的美。据研究,这种纹样兼具装饰与宗教双重意义,起着“沟通天地”、“交通人神”的媒介作用。

    西周末到春秋时期,四方争霸,在中原得以见到的青铜礼仪乐器开始在方国出现,长清仙人台、枣庄小邾国、海阳嘴子前、沂水刘家店子等遗址和墓地都出土了大量气势磅礴的礼仪重器。

    战国时代的青铜器,则是沿着人文化和世俗化的趋势向前发展。宗教束缚的解除,使现实生活和人间趣味越来越多地进入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领域,造型由凝重归于灵巧实用,纹饰由诡秘抽象转向活泼写实。临淄商王墓地出土的这批精美铜器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与战国时代活跃的思想氛围相适应,这时期的铜器还流行镶嵌技术和错金银工艺,临淄商王墓地出土的牺尊、长清岗辛出土的铜豆和曲阜发现的铜仗首等,代表了当时嵌错工艺的最高水平。

    这是一套出土于临淄张家庄战国墓地的铜套餐具,分别由耳杯、小碟、盘、碗、盒等组成,共计62件,为国内仅见。从配套的十个耳杯和十个小碟来看,十人为宴的风俗在齐国已经存在。这套餐具的主人身份属于士大夫阶层,并非王室贵族,能够陪葬这样豪华的餐具,也反映出当时齐地人民殷实富足的生活水平。

 

  齐刀币

  齐国时先秦时期的东方大国,位于渤海之滨,有“鱼盐之利”,商贸发达。春秋时管仲辅佐齐桓公“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国力日盛,称霸中原。战国时期,更是“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成为“七雄”之一,遗迹遗物遍及山东,刀币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刀币皆用青铜合范铸成,弧背凹刃,柄端有环,面文三至六字不等,形体大于燕赵刀币,被称为“齐刀”,是当时齐国流通的货币。齐刀币的种类较多,因面文字数不同又有“三字刀”、四字刀“和”六字刀“之称。如”齐之法化“则称四字刀。齐刀币大多出土于窖穴,数量较大,不仅仅是齐国经济贸易繁荣的写照,也是研究齐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责任编辑:李润杰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