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齐风鲁韵 魅力山东 > 齐风鲁韵>正文

白陶双鋬鬶

2011-09-20

来源:山东省文明办 作者:李润杰

字体:[][][] [打印] [关闭]

白陶双鋬鬶

    黄河下游的古陶素以三足器见长,陶鬹即是杰出代表。它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最具特色的水具。最早出现的鬹是实心足,器型矮胖,颈短,口斜直而无流;至大汶口文化中期,器型变高,出现了流口,器足由实心变为空心,被称作“袋足”;大汶口文化晚期,袋足的上半部融为一体形成鬹腹,足变小,颈加高,流变长而且呈弧线上仰;再发展至龙山文化时期,袋足退化还原为小实足,鬶腹近似筒形,流口变小,出现了壶的雏形。我们观察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鬶,会发现它们颇似鸟的形象。的确如此,东夷人素来爱鸟,甚至以鸟为图腾,看这件白陶鬹,它的颈部细长,流口向上斜仰,就像一只伸长脖颈,大张着嘴巴叽喳欢叫的鸟儿,腹部的一圈齿状附加堆纹和两个鋬手,又像鸟儿身上的羽毛和煽动的双翅,三只外瞥的袋足粗壮有力,更显出鸟儿奋力鸣啼的生动形象,整体流畅的轮廓线和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使鬶的造型活泼和谐。这种别具情趣的造型构思和一系列巧妙的装饰安排,又都是以实用为目的,确实达到了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责任编辑:李润杰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