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齐风鲁韵 魅力山东 > 齐鲁名士>正文

范筑先:抗日爱国将领

2011-09-19

来源:山东省文明办 作者:李润杰

字体:[][][] [打印] [关闭]

  范筑先(1881-1938) 男,汉族,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人,中国国民党党员。 范筑先早年从军到北洋陆军,后到北洋陆军讲武堂学习。辛亥革命后,任陆军第八旅旅长。1926年在冯玉祥部任参赞。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后,离军赴天津。1931年回山东,先后任第三路军参议,沂水、临沂县县长,为官清廉,受到地方拥护。1936年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积极进行抗日的准备工作。全国抗战爆发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留在鲁西北地区组织群众进行抗日。11月,日军侵犯鲁西北,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他坚决抵制韩复榘向黄河以南撤退的命令,率部接连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后接受中共鲁西北特委建议,将各地武装和地方民团收编为抗日游击队,先后建立了20多个县的抗日政权和5万人的抗日武装。1938年,拒绝国民党政府将抗日武装改编为省属保安旅的命令,并与八路军129师签订互相支援的协议。武汉保卫战期间,先后两次组织部队进击日军占领下的济南,牵制日军行动。1938年11月,日军进攻聊城,范筑先率部督战,守军被日军包围,600多名将士大部分战死。范筑先宁死不当俘虏,抵抗至最后,举枪自尽,壮烈牺牲。(新华网)

 

    人物事迹:

  民族英雄范筑先与鲁西北抗日统一战线

  1937年11月19日,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发出了“誓死不渡黄河南”的通电,这份通电的发表,震动了全国,极大地激发了鲁西北人民的抗日热情,也标志着中共鲁西北地方党和范筑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作为国民党的一位旧军人,范筑先有着如此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坚决的抗日决心,这与中国共产党对他的统战工作密不可分。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党中央与毛泽东在具体部署山东工作时,考虑到范筑先的第六专区所辖聊城、茌平、博平、堂邑、冠县、朝城、观城、濮县、范县、寿张、阳谷、莘县等12个县,地跨黄河两岸,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因此确定鲁西北的工作方针是:团结范筑先,在鲁西北搞抗日武装和抗日政权。

  1937年4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派中央联络局书记彭雪枫以中共代表的身份,经北平来山东开展统一战线工作。5月,彭雪枫到聊城,会晤了在第六专署供职的共产党员赵伊坪等人,指示他们对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进行争取工作。正是在共产党的影响和鼓励下,范筑先才发出誓死不渡黄河南、坚决抗战到底的“皓电”。但战争到底怎样打?能否取得最后胜利?他心里还没有底。他仰慕为国为民、坚决抗战的共产党和八路军,迫切要求与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取得联系。

  通电发表之后,范筑先班师回到聊城。中共山东省委随即派组织部长张霖之到聊城,以第六区政训处组织科长的合法身份,代表省委统一领导津浦路以西的抗日斗争。同时,山东省委还派红军干部洪涛、王幼平、廖云山、金维国和从济南被营救出狱的原山东省工委代书记赵健民等到聊城领导武装斗争,赵晓舟、高境、吴钟琨、李一黎、熊义吾等30余人也先后到达。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范筑先很快扭转了鲁西北因国民党南撤而出现的混乱局面。

  1938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联络部冀鲁豫联络局先后派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张郁光和执教于北平中国大学的齐燕铭率第三集团军教育团的王长年、李力殷等一批进步学员到达聊城。中共的支持使范筑先异常高兴。他说:“武有袁仲贤,文有张郁光,写文章的有齐燕铭,再有像八路军那样在部队里做政治工作,发动群众,我们定能坚持鲁西北抗战。”同月,范筑先还采纳张霖之的建议,派政训处民运科长、共产党员成润去延安汇报鲁西北抗战的情况。他还亲笔给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写信,表达了自己坚持敌后抗日的决心和信心,迫切希望能与共产党精诚合作、团结一致、抗战到底,并请求毛主席、朱总司令能从延安派一批干部来聊城协助他工作。成润到达西安后,向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负责人伍云甫作了汇报。伍云甫即派交通人员将范的信件转送中共中央。

  十几天后,伍云甫给成润送来了朱德亲自署名的复信,信中对范筑先将军坚持敌后抗战表示钦佩,愿与范将军精诚团结、共同抗日,并同意派一部分干部到鲁西北工作,还同意鲁西北派干部到延安学习。中共中央应范筑先的要求,从拟派往其他地区的干部中留下何克、许可(女)等20多人,由红军干部胡超伦带队,随成润到聊城。此后,鲁西北特委先后派了3批干部去延安学习,其中第一批中就有范筑先子女3人。同月,范筑先派张郁光、牛连文、刘子荣等人到武汉向周恩来汇报工作。张郁光等人到达武汉后,向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等汇报了鲁西北抗战的情况。张郁光等人返回聊城时,周恩来又派红军干部袁仲贤、杜守山、曹洪胜和共产党员周紫珊等得力干部到聊城。八路军办事处还陆续介绍北平、天津的大学生刘子毅、朱穆之、莫循、任仲夷、王玄等到聊城,进一步增强了鲁西北抗战的领导力量。

  为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和支援鲁西北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支队、第七六九团和一一五师三四四旅第六八九团、第五支队等,于1938年1月至5月初先后挺进冀南地区。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洛甫、刘少奇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人:“在范专员丁专员的地区,仍有原来的政府,应即经过统一战线的推动,迅速改造与加强政府,使之成为人民的抗日政府,吸收坚决有能力的分子参加进来,洗刷腐化无能的分子,使政府、部队、人民密切联系起来。”

  1938年6月,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邀请范筑先赴河北威县会晤。15日,徐向前与范筑先就冀鲁联防问题进行会谈。经过协商,双方达成了互通情报;冀南归八路军负责、鲁西北归范筑先负责;八路军不到鲁西北收编部队,各色武装均归范筑先收编;双方互相交流干部;由冀南代鲁西北培训干部等协议。

  9月23日,范筑先又应邀参加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和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在河北南宫召开的冀鲁两省联席会议,并欣然接受了中共关于广泛动员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整顿部队、团结合作、长期抗战等主张。

  威县、南宫之行,使范筑先大开眼界,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范筑先在回到聊城后,于1938年10月5日在聊城召开了第六区军政联席会议。会议通过了“第六区抗战行动纲领”、“整军方案”和“战时积极政策”3个文件。第六区联席会议是范筑先完全接受共产党合作抗战主张的重要标志。

  在与范筑先合作抗战的新形势下,鲁西北地区的党组织、抗日武装、政权建设、群众团体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便于统一指挥鲁西北抗日武装力量,1938年5月,范筑先采纳鲁西北特委的建议,将山东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改为第六区游击司令部,范筑先任司令,王金祥任参谋长。

  在鲁西北党组织协助下,范筑先收编改编了留在鲁西北的国民党旧部、打着抗日旗号拉起来的绿林队伍以及地方民团等各种力量。到1938年秋,隶属于游击总队司令部统辖的武装,共有35个支队、3路民军,另外还有直属部队和独立团、营,共约6万人。其中,由鲁西北中共党组织直接创建领导的部队有1万余人。

  在创建发展抗日武装的同时,范筑先采纳中共鲁西北特委的建议,着手建立抗日政权。为迅速扭转鲁西北的混乱局面,范筑先命令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政训处派干部到各县设立办事处,将政训干事和服务员分配到各县。范筑先还亲自带领政训队,几乎跑遍整个鲁西北,先后在山东第六区、第四区和第一、二区的部分县,共恢复新建27个县政府,县长皆由范筑先任命,其中濮县、观城、阳谷等13县均由共产党员或进步人士担任县长。这些抗日政权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鲁西北抗日斗争的发展。

  在共产党的协助下,范筑先创办了军事教育团、政治干部学校、训练班,培养军政干部,在全区开展抗日国民教育运动。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日报》以及各种抗日报纸、杂志、救亡小册子等,在根据地内部广为流传。因此,在当时,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国民党反动派说,“老范红了,山东红了半个天”。范筑先说,我是良心抗战,谁真心抗战我就拥护谁,共产党坚决抗战,所以我要跟共产党合作。我是旧军人,可我是农民,推车出身,吃红薯长大的,就是八路军说的无产阶级出身。所以他们说我老范红了,山东红了半个天。

  范筑先和共产党密切合作,共同对敌,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从1937年起,各部队在范筑先指挥下,先后在梁水镇、界牌、南镇、范县、濮县、黄庄、济南等地组织了对敌战斗。经过一年的浴血奋战,到1938年夏天,鲁西北境内基本上肃清了日伪军,政令达30余县,军事势力范围更广,开辟了一大片抗日游击根据地,打击和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在济南战斗中,聊城青年抗日挺进大队于8月28日黎明在齐河坡赵庄被从禹城、晏城、齐河出动的300多名日军袭击,在这次战斗中,范筑先次子、青年抗日挺进队队长范树民和参谋长何方等27名队员壮烈牺牲,范筑先的二女儿范树琨接任了挺进队队长一职。范筑先的夫人因丧子悲痛欲绝。范筑先劝慰她说:“不要哭了,这是一件好事,不是树民为国牺牲,别人怎知道我们有这样一个好儿子呢?是咱范家的光荣。”范树民牺牲后,全国各地和鲁西北各界人士纷纷来电来函慰唁。范筑先在回复后方山东旅渝同乡代表杨光辰的慰唁称:“自中日战起,弟早打破家庭观念,齐河之役,民儿授命,不敢谓求仁得仁,差幸死得其所,伊何可憾,弟又何悲。惟长江形势,日趋紧张,此弟所万分惦念也,夫公岂无父子之情,盖爱国心重,早置身家于度外。”

  1938年11月中旬,日军分3路进攻鲁西北,中心目标是聊城。13日,日军第一一四师团秋山旅团千叶联队从东阿渡过黄河进攻聊城,其先头部队师平田大队,约有步炮骑兵300余人,汽车、坦克10余辆,并有两架飞机配合。另外两路敌人:一路从禹城经高唐向聊城进犯;一路从大名金滩镇过卫河扑向聊城。

  13日上午,范筑先匆忙从茌平前线回到聊城,召开军事会议,商讨迎击日军的作战方案。共产党员张霖之、袁仲贤、姚第鸿等人提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应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应把主力部队转移到城外农村,坚壁清野与日军打游击。范筑先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命令城内各机关、学校、主力部队连同军火于13日撤出聊城,全部移到农村,并动员群众出城,只留少数部队守城,以便内外夹击日军。

  14日,日军进攻聊城。范筑先布置完战斗任务,正准备撤退出城时,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委派的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春突然乘车从临清赶到聊城,和范筑先商谈整编部队的问题,范筑先被他缠住迟迟不得脱身。等下午4时李树春离去后,范筑先准备出城时,发现三个城门已经被堵塞,只有西门的一条小路通往城外,但已被日军用机枪封住路口。范筑先失去了出城指挥作战的时机,且已无法出城。便和张郁光、姚第鸿率领少数部队守城作战,以待外援。不久,范筑先得知西门已经被日军攻破,西大街展开了巷战。部下随从人员劝他从北城冲出去,以后再做收复城池的准备。可范筑先走到城的东北角又折了回来,大声喊道:“我不能亲眼看着这聊城落到敌人的手中,这千百个弟兄,都为民族流了他们的最后一滴血,我范筑先能悄悄地溜出去吗?我将有何颜再见鲁西北二十几县的父老兄弟!”说完,他又回到了城墙上指挥部队抗敌。

  战至黄昏,城东关失守。日军在猛烈炮火配合下由东门、南门等3个方向爬城。范筑先、姚第鸿急率传令队赶到东门。尽管此时主力部队和弹药已疏散到乡间,城内只留下一些武器粗劣的游击队伍,但在范筑先等人的指挥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仍打退日军对南门和东门的几次进攻。这时各县电话尚未切断,范筑先用电话令各县部队火速来援。但是,各路援军暂时无法到达。15日,攻城日军增至700余人,在飞机的配合下,日军向东门守军发起猛攻,并用大炮发射催泪性毒弹。范筑先和姚第鸿亲率传令队急赴东门督战,打退日军的几次攻击。激战中,范筑先左臂被炮弹炸伤,陆子衡等30余人壮烈牺牲。上午9时,东城门被日军炮火击毁,日军蜂拥入城。范筑先由城上转至城中心光岳楼,仍组织部队同日军继续激战,毙敌100余人,不久弹尽粮绝。范筑先又遭日军飞机打断腿骨。他向身边仅存的几位军士说:“你们各自逃命吧!”随即高喊“中国万岁!杀敌到底!”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戕壮烈殉国。他的警卫战士也相继开枪自杀。聊城一役,共有包括范筑先和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在内的700余守城将士壮烈殉国。

  范筑先将军壮烈殉国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共产党在延安和重庆分别召开追悼会。朱德、彭德怀、董必武等都送了挽联。朱、彭的挽联是:“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丧之,显其忠勇;吾侪尚在,势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周刊第58期发表了《哀悼民族英雄——范筑先先生》的时评,文称:范筑先的牺牲,“是山东同胞一个极大的损失,是全国抗战一个极大的损失。我们中共党人对这位忠勇卫国、仁义至尽、真正堪称为‘民之父母’的民族老英雄之死,敬致极其深切的哀悼!”毛泽东获悉范筑先殉国的噩耗,黯然神伤,为中共失去这位杰出的同盟者扼腕叹息。1940年,聊城县曾更名为筑先县。1987年,邓小平为范筑先纪念碑题词:“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人民政协报 王建)(完)

责任编辑:李润杰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