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齐风鲁韵 魅力山东 > 齐鲁名士>正文

尚福林:证监会主席

2011-09-19

来源:山东省文明办 作者:李润杰

字体:[][][] [打印] [关闭]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期货市场发展迎来关键期

  “在国际衍生品市场,特别是商品期货市场上,中国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将迎来关键期。”8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对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状况做出了如此的评价。他是当日在由美国期货行业协会组织的亚洲衍生品大会上说这番话的。

  尚福林指出,中国证监会将以提高市场运行质量为导向,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内外并重,重点推进期货市场的法制和诚信建设,增强市场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水平;积极推进商品期货品种和商品期货选择权,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深化以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与宏观经济相关性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工作;强化期货市场重点防范和风险化解工作,确保市场稳健运行和功能的发挥。(记者 张汉青 实习生 张小璐 《经济参考报》)

 



  尚福林简介:

   1951年11月13日生,山东省济南人。北京财贸学院金融专业学习,后深造取得博士学历。

  1969年至1973年在部队服役,此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樱桃园分理处工作5年。

  1982年至1990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综合计划司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   
1994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1996年升至副行长,负责分管货币政策及支付清算工作。期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实现了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换,并构建了中国金融现代化支付系统框架。

  2002年初,尚福林出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被业内评论为“使农行开始有了现代气息的行长”。

  2002年12月27日,接替周小川出任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

  尚福林股市浮沉录

  ●2002年底,尚福林履新。元旦过后不久,尚福林分别奔赴上海和深圳进行调研,随即爆发了“1·14”行情,当天上证指数开盘在1386点,收于1466点,单日最大涨幅达到90点。

  ●2003年11月,几乎被人们以为要“无为而治”的尚福林在长久的酝酿之后开始发力,亮相于市场的第一刀就指向被市场诟病已久的发审委。

  ●2004年2月,保荐人制度正式实施,尚福林表示,发行制度最终将过渡到备案制。 当年春节过后,“国九条”面世。大盘继续发力。

  ●2004年4月,宏观调控开始,7日,大盘在到达1783点之后掉头之下,重又踏上漫漫跌途。

  ●2004年9月14日,神秘资金入市,大盘暴涨40点,在随后的一周里连拉5根阳线,上证指数一举上涨200点,自1260点重又攀上1463点。但是基本面没有好转的市场最终证明,经济规律是不可战胜的,大盘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

  ●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貌似沉稳的尚福林显示了自己的铁腕。在券商已经度过数个饥馑之冬之后,尚福林痛下决心,监管券商,彻查券商委托理财,杜绝挪用保证金。在彻查委托理财消息见诸媒体当天的10月14日,大盘暴跌53点。

  ●2005年,大盘不见起色,1300点、1200点、1100点不断在人们焦虑的惊叹声中失守,上证指数无情地一路向下。4月29日,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并于5月9日晚公布首批4家试点公司。

  ●6月6日,沪深股市一度跌破千点,最低探至998.23点,但是监管层并未中止试点,相反,尚福林公开表示“开弓没有回头箭”,坚决要把股权分置改革进行到底。

  新闻人物:

  尚福林——中国股市的救赎者

  尚福林在任期内要取得某些重大的成绩无疑需要向中国股市的一些症结开刀。和控制股市扩容相比,解决股权分置的工作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2005年6月27日下午三点半,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现场翘首等待的记者们终于等来尚福林。

  在中国股市股权分置试点的紧要关头,一向低调的尚选择在高规格的国新办高调露面无疑引来万人瞩目,也开了证监会新闻发布史上的先例。

  或许真是巧合?这一天,距离尚福林接任中国证监会主席职位恰好30个月。

  “无为”而治

  2002年12月30日,国务院任命尚福林为证监会主席的消息在市场中传递。

  而在此3天以前,星期五,尚福林这张生面孔在北京金融街通泰大厦出现,让所有猜测者大跌眼镜,因为尚根本就不在之前流传的任何上任者版本之列。

  “他的上任几乎没有任何张扬,非常低调;但这个职位本身决定了接任者将会置身于聚光灯之下,这个是他本人无法避免的。”证监会的一位官员说,“尽管如此,他似乎还是有意识地减少自己被曝光的可能。”

  如果说2003年元旦之后股指暴涨90点的“1·14”行情缘自于市场对于新来者的认同,那么尚上任近一年时间里的无为而治则为众多投资者所不解。

  我们可以来看一个简单的股指对比,在尚之前4位证监会主席中有3位曾经创下股指历史新高,其中惟一一位未能实现此目标的周道炯在1995年3月上任后沪指从524点升至926点,此后两年任期内股指曾最高攀升至1510的点位。

  而尚上任之后沪指也从1300多点,摸高至1648点,但之后的两年半任期内股指却没有取得明显新高;相反,在苦苦支撑之后,颓然跌破千点大关。

  如斯判断一个监管者的业绩或许失于武断,但从另一侧面也体现了尚的“无为而治”。 尚上任后不久在全国证券监管期货工作会议的讲话被视为最早体现了其监管思路,然而记者从那次会议的参与者处了解到,“那份讲话并没有很出彩的地方”。

  “无为”的另一层含义是沉稳,如果联系到尚福林的那份几近完美的简历,读者或许可以从中窥探出一丝端倪。

  出生于1951年的尚福林31岁开始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此后20年的时间他完成了从一个职员到一名国有银行行长的飞跃;说是“飞跃”并不准确,因为在仕途上他走过了需要走过的每一个台阶,其中,在中国人民银行任职时间就长达18年,2000年中国国内媒体评点新出任的四大国有银行行长时,尚福林获得了“行龄”最长行长的头衔。

  早在央行担任货币政策司司长的时候,尚福林跟随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处理“三角债”,尚的铁腕和效率就被朱镕基发现并深得赏识,夸赞他是“飞来的尚福林”。但入主证监会的前一年,和上任证监会主席周小川的高调风格相比,尚福林却似乎有些“低调”。

  其间有件事情需要提及,在2003年8月召开的全国券商大会上,希冀获得监管当局扶持的130家券商老总失望而归,市场对于尚的监管思路开始有了抵触情绪。同样,这次会上流传的“尚八点”并没有给低迷的市场带来新鲜空气。

  直到2003年11月,尚福林选择将发审委的改革作为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发审委委员由之前的80人一下减少至25人,并且取消了身份保密的规定。

  市场对于此举反应并不热烈,坊间甚至流传出了尚氏“无为而治”的说法。

  “国九条”出炉之后

  2004年2月2日,甲申年正月十二。宜开市,交易,立券。

  这天是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后的首个交易日,当日上证指数从前一日收盘的1590点跳空高开,报收1623点,涨幅达2.08%。

  无论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还是对于尚福林个人来说,“国九条”的出炉都是件大事,市场人士将其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七次重大政策利好”。

  江苏证监局一位接触过尚福林的官员告诉记者:“他待人接物上比较随和,没有什么官架子,当然这并不影响他工作的魄力。总的说来他属于那种沉稳类的,多年的实战经历使得他的思想并不落后,在重大决策上面应该说还是比较果断的。”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论上说监管部门推出“国九条”对于加快完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是有着重大意义的,但如何将九条内容逐条逐步实施是监管层实际面临的问题,这也是对于尚的实际考验。

  回首2004年以尚为首的监管层的具体措施,除了2月的保荐人制度的正式实施外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关注。以至于在“国九条”出台一周年的时候,沪指从一年前的1623点下滑至1188点。对此,部分市场人士将其归结为监管层对于已经濒临“寒冬”的券商行业进行严厉整治的缘故。

  上述券商人士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部分政策尽管陆续出台,但因为缺少可操作性,“出了等于没出,比如券商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的政策出台了,但至今没有一家券商获准从事短期融资业务。”

  从这些意义上来说,尚福林远不如前四位证监会主席幸运,非但没有赶上过好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时,徘徊在薄冰之沿。因此,有媒体形容他是“坐在火山口上的人”。

  “当然,2004年4月开始的宏观调控对于资本市场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将所有责任全部推到监管层身上并不切合实际。”

  大约在2004年9月前后,“尚福林下课”的小道消息在市场中开始流传,消息甚至具体明确了继任者: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国务委员华建敏均在候选人的行列。 加上证监会相关部门的班底需要调整,整个市场内各种猜测满天飞。

  在谣言漩涡中心的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却始终一言不发,一直没有选择出来澄清事实,直到今年年初证监会的主要成员班子调整完毕,传言才不攻自破。

  “这件事无疑反应了他沉稳低调的风格,善于以不变应万变。”一位证监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吃螃蟹?开弓没有回头箭

  经历了数年的快速扩张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进入了一个结构与机制都需要调整的转型期。

  尚上任之后,被市场称为“无为”之时,著名股市评论人水皮曾经明确指出,尚福林在中国股市两个主要问题上面都没有动静,这两个主要问题,分别是国有股减持和控制市场扩容。

  然而在经历了两年的酝酿之后,尚福林终于选择了中国股市的痼疾股权分置来进行试点。这多少让之前曾经对股市失去信心的投资者们感到惊奇,有人甚至说,尚这是在提前解决30年后要解决的问题。

  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尚福林表示,从2001年开始,股权分置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市场预期,这种恐惧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有人说要等到30年后再解决,因为那时的人会比我们更聪明”,“但这个问题不解决,不等于不存在,而且问题还会越积越多。”

  当时的预测是“哪家被选上,哪家就涨”,“因此我们选五一长假期间。不选五一就要等到十一了”。

  然而市场并不给这种观点以支持。

  5月9日,五一长假过后开盘的第一天,三一重工等4家试点企业出炉的消息让大盘暴跌30点,此后大盘继续下行,及至千点大关附近。

  市场越不给面子,尚福林的态度似乎反而越坚定,军人出身的他颇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刚毅作风。他一改往日的低调,分别在5月15日和6月3日两次明确表示支持股权分置。其中,流传甚广的尚氏名言“开弓没有回头箭”,就是出自5月15日与媒体的沟通会上——“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搞好。”

  尽管如此,市场中仍旧有传闻称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会暂停。而监管层八项政策救市的消息也充斥坊间。

  6月1日,证监会宣布将开始进行第二批试点工作。此后两天,大盘下跌40多点。

  6月6日上午11时03分,上证指数击穿千点,创下了1997年2月21日以来8年多的市场新低。

  应该说一千点对于中国股市的投资者来说,标志性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千点被击穿则使得投资者的信心备受打击。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研究主管陈昌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000点的点位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中国的股市来说,指数的意义从来就不是很大。”

  或许是因为千点大关已被击穿而丧失了严守的意义,又或许是市场传言中的平准基金(或者类似资金)进入股市,6月6日当天下午中国石化和华能国际等大盘蓝筹的股价开始上涨,带动大盘节节攀升。

  及至6月8日,上证指数暴涨70点,8.21%的日涨幅创2002年6.24行情以来之最。当天央行将给优质券商提供贷款解决流动资金的消息在坊间流传,并逐渐得到确认。中信证券和宏源证券连续几天大幅攀升。

  关于平准基金,业内不少观点认为这笔资金已经通过某种途径进入了市场,继尚福林对英国某媒体否定此事之后;6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尚福林不置可否的回答耐人寻味。

  “其实如果留意的话,你会发现这次股权分置试点中证监会和国资委是进行过充分沟通的”;一位证券分析师提醒记者,“5月30日两个部门联合发文督促大中型国有企业积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是一个证明。”

  “还有最近宝钢推出的股权分置方案的修改方案,较之原来的方案做了不少让步,很显然这是国资委方面的意见起到了不少作用。”

  而这些沟通,最为重要的无疑是两个掌权者尚福林和李荣融的交往。

  现在,我们重新回头审视尚福林为何选择了第一个吃螃蟹?

  一向低调务实的尚福林选择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鸣是因为坐在火山口,仍旧没有摆脱“政策市”称呼的中国股市总是那么脆弱而敏感,稍有不慎重大盘指数就会上窜下跳的反应。

  市场人士分析称,尚福林在任期内要取得某些重大的成绩无疑需要向中国股市的一些症结开刀。和控制股市扩容相比,解决股权分置的工作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反之,如果尚此次股权分置试点失败,那么他之后还有选择改革的其他道路。

  尚福林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已经透露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不会拖延太久,用一位机构人士的话来说,“没有第三批其实就意味着剩下的都是第三批”。

  见分晓的时刻不日将至,三年磨一剑、三年鸣一声的尚福林是否会给中国投资者带来惊喜,一切还在观望之中。 (完) (记者 蒯乐昊 李大路 《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李润杰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