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全省优秀志愿者 > 事迹展播>正文

用生命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

2012-09-20

来源: 作者:王 琳

字体:[][][] [打印] [关闭]

  【阅读提示】
  他,面对少年落水的险情,纵身一跳,几次将少年托举上岸,在少年得救的那一刻,他却沉入水中,走完31岁的青春年华。他,就是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青州士官学院副营职参谋沈星(上图。资料照片)。
  十多天来,千年古城山东青州,正经历着一次震撼人心的告别,告别身边的英雄——沈星(5月16日本版曾报道沈星事迹)。
  沈星被追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山东省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这些称号,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沈星的无尽敬意。人间因为沈星的壮举又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
  【镜头一】
  “我是看着他斜着身子仰面沉下去的。我感觉到他好像还最后看了看我和女儿。”妻子蔡相珍永远无法忘记丈夫最后的姿势,“他连只言片语都没给我们娘俩儿留下。”
  5月13日上午10点,初夏的青州南阳河畔,几声呼救打破了柳绿花红的寂静:“救命啊!快来人啊!”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青州士官学院副营职参谋沈星正带着妻子和孩子路过这里,顺着呼救声,他看到河堤边一位少年正慢慢地滑进河里。
  妻子几乎还没有说出什么话来,就见沈星已经快速向河堤边冲去,“扑通”一声跳进水中,十几秒钟后,沈星托举着落水的孩子向岸边移动,眼看着到了水边,由于脚下的堤坡青苔太滑,被救的孩子浮出来又沉下去,如此反复,一次,两次……岸边的人们急得直跺脚,直到一位老人跳入水中帮忙,孩子才被拽上岸来。
  “我老公还没上来,快救我老公!”沈星妻子带着哭声的呼喊,让人们猛然意识到,沈星还在水里没有上来。参与救人的老人卢卫刚再次下水,两次搜寻,却找不到沈星。
  当闻讯赶来的消防人员和冬泳爱好者潜入水中找到沈星时,沈星已经停止了呼吸。妻子趴在他身边不停地呼喊着他的名字,不停地往他的手机里发着短信,任凭千呼万唤,他再没有睁开眼睛。就这样,31岁的沈星在妻女面前永远地睡去。
  那一刻,岸边的人们哭了,来这里拍结婚照的新人也哭了。
  那天是母亲节。千里之外的陕西,一位母亲失去了她远方的儿子;在青州,一位母亲重新得到了她的儿子。
  【镜头二】
  5月17日,青州恸别英雄,迎来悲痛的一天。可容纳万人的殡仪馆里挤满了人,很多无法进入追悼会会场的市民,手举白花站在场外。人潮车流,花圈花束,树上条条黄丝带;泪光莹莹,花如云动,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
  沈星的妻子专门把他平时最喜爱的瑞士军刀装在一个礼盒里,放在他的枕边。她说,作为军人的沈星,带着喜欢的军刀上路会更帅气。她在礼盒内侧郑重地写上“老公,一路走好!我和果果真想你啊!”
  女儿果果特意给爸爸画了一幅画,画中有很多爸爸爱吃的苹果。在画的下方,果果歪歪扭扭地写上“爸爸,我爱你!”
  沈星的父亲沈希望成了这个残缺家庭的主心骨,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一下子老了许多,他的老毛病腰伤也复发了。“沈星是为救人牺牲的,要想得开。”尽管他不停地安慰家人,自己却不时有老泪从眼角溢出。
  离沈星救人的地方不足20米有一座无名桥,应市民要求,青州决定将这座无名桥命名为“沈星桥”,并在桥北头设立沈星雕像。
  网络论坛上,网友为沈星搭建了灵堂,许多网友在这里点烛、献花,鞠躬默哀,他牺牲的城市青州,他生前攻读研究生的地方武汉,以及他的故乡西安,三地网友共同为他送行祝福。如果他没有牺牲,再有一个多月,他就可以研究生毕业了呀。
  更多的人则通过捐款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不少机关和医院,以及沈星生前所在部队组织开展了捐款活动,人们把无限哀思化为浓浓爱心。在街头,过路的热心市民纷纷驻足,绝大多数人捐款后默默离去,没有留下姓名。
  【镜头三】
  一则微博这样说出人们的心声:“助人为乐、心地善良、好学上进、爱老孝亲……沈星这个阳光大男孩用生活中每一个点滴述说着‘星’青年的每一个特质!我们寻找这样的青年,他不必尽善尽美,只要他有这些美德,积极并具有朝气,有自己的闪光点,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照片上的沈星,阳光帅气。生活中的沈星,开朗乐观。沈星走了,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在母亲高彩丽眼里,儿子勤快,回家割猪草、洗衣服、做饭,给父亲剪指甲,给自己买新衣服,给盲人邻居打水。
  同学高艳回忆说:“沈星很多方面都比同龄人优秀,平时又爱看书。伙伴们有不知道的,都喜欢问沈星,并叫他‘科学家’。”同学耿欣则说,班长沈星不但成绩优秀,长相俊朗,还能打一手漂亮的篮球。邻居则忆起他“浅浅的、羞涩的笑”,他的善良,他的淳朴。
  沈星本科学的是军事交通运输,参加工作后,为适应岗位要求,他刻苦钻研导弹专业知识,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研究生。青州士官学院政委徐国明说,沈星在学院工作时就是一名优秀参谋,业务精,人品好,乐于助人,集体荣誉感很强。
  沈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读本科时,担任区队长。在大学食堂里,同学们经常会有一些浪费,对于菜盘里、餐桌上的剩馒头,似乎司空见惯。可是,有一天上课前,沈星拿出一个饭盒给同学们看,饭盒里就是那些被扔掉的碎馒头。
  “咱们区队100多人,大部分同学的父母是农民,他们就是靠种这个,供咱们上学的。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反正我现在对自己的生活很知足,特别感激父母,所以见不得大家浪费爹娘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这些粮食。”沈星一边说,一边流着泪,大口地把那些馒头塞进嘴里。这一幕,让所有学员感到震撼,打那以后,没有学员再浪费粮食了。(刘成友)

责任编辑:王琳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