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文集 > 省文明办主任 > 文集>正文

践行群众路线 积极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

2014-03-18

来源:山东文明网 作者:郑红丽

字体:[][][] [打印] [关闭]

  2012年5月,省文明委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教育活动的通知》,各地普遍进行了培训试点,有的市已经在面上开展了这项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这里我就对这项活动的认识和总体思路与大家做一交流。
  一、进一步提高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活动的认识
  1、从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上看。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进入工业化、城镇化阶段,“反哺农业,改造乡村”是富国强民,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综观这些国家乡村改造的历程,一般都是由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引领、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文化建设、培训新型农民,从而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目标。如我们的邻邦韩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展了著名的“新村运动”,建立了全国统一高效的组织机构,历经“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农业新技术推广”和“乡村文化建设”等阶段,改变了农村破旧落后的面貌,为韩国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1972年还成立了研修院,负责培训新村运动的骨干,大力开展新村教育,推动了农村文化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活和文化环境,使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日本曾先后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后期两次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将其作为农林渔业的重要政策纳入国家计划。此外,像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等发达欧美国家,在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也都经历了较长时间乡村建设的实践,促进了乡村文明的发展。当前,我省已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期,在新农村建设上,有条件进入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繁荣乡村文化的新阶段。因此,我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完全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办这件事,符合规律,正逢其时,到了应该干也能干成的时候了。
  2、从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看。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习总书记前段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山东视察时又指出,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和乡土文化,保留田园风光,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姜异康书记在刚刚闭幕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正确方向。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本城镇化、文明城镇化,不只是盖房子、修马路,而是一个大服务平台,要靠科学的规划,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理念,实现资源、产业、权利、文化、生态的平衡,体现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的双重融合,既有先进的规划、建设、运营,也有乡俗、乡产的传承与创新,要改变目前“只要土地不要人”的现状,要能留得住人,拴得住心。由此,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广大农民群众整体素质,正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各项要求的需要。也就是说,这件事是中央和省委重点强调、大力倡导的,是一件必须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的事。
  3、从当前农村和农民生活现实看。大家知道,在我国工业的积累、城市的发展中,农业、农民做出很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阶段农村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孙守刚部长在五莲座谈会讲话中提到的5个“没有根本改变”,对我们正确看待和理解“三农”问题,很有启发意义,即:一是农业弱质产业地位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农村基层设施、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三是农民增收困难、生活品质不高的现实没有根本改变;四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反差没有根本改变;五是重城轻乡的政策和投入取向没有根本改变。从我省的情况看,“有新房子没有新环境,有新发展没有新生活,有新农村没有新农民”的现象还很普遍。一些村庄环境脏、乱、差,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一些地方封建迷信盛行,黄赌毒沉渣泛起,婚嫁丧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漫延。特别是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对传统农村社会结构和乡土文化产生了很大冲击,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冲击了农村传统婚姻、家庭稳定,留守儿童缺乏父母教育、呵护,留守老人无法得到全面照料,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心理健康、家庭婚姻关系、子女教育等问题。所有这些,都给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顺应了当前我省农村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期盼。也就是说,这件事深受群众欢迎,符合实际,是一件惠民利民、受到社会各界鼓励支持的事。
  由此看到,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带着感恩之心、愧疚之情来做好工作。

  二、准确把握“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的任务要求
  “新农村新生活”培训,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围绕乡村文明行动重点工作,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引导农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改进生活方式、提升文明素质,推动乡村文明行动向纵深拓展。在培训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1、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五个重点。一是家庭美化净化。通过居室、庭院、村居及公共场所的美化、净化和衣物摆放、饮食卫生等培训内容,教给农民群众美化家居环境的基本技能,唤起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到防止室内环境污染等身边小事入手,引导农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大力普及农村改厕、水质卫生、病媒生物防治知识,引导农民参与除“四害”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二是家庭伦理道德。从尊老爱幼做起,引导农民从爱父母、爱亲友的自家“小爱”开始,上升到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大爱”。以《山东省公民基本道德行为40则》、村规民约等为内容,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培育良好道德风尚。通过宣传各类道德模范人物和身边好人的事迹,引导农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三是家庭教育。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引导和帮助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人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教给农村家长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掌握亲子沟通、家校沟通的技巧,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促进的教育网络。四是文化娱乐。开展大众化的文化娱乐知识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帮助农民了解、掌握各类文化设施使用方法,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展广场舞、秧歌、划旱船等乡土文化品牌培训,发掘农村优秀文化资源,弘扬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五是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慢性病防治、预防农药中毒、常见意外伤害预防救治等方面的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养成人人讲卫生、处处讲卫生的好习惯,提高健康意识和卫生防病能力。广泛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农民学会用简单的方法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2、在理念指向上,要贯穿体现两个方面要求。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要把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放在首位,首先要向农民群众讲清楚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意义,通过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典型示范等方式,开阔农民群众的视野,激发他们追求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热情,让他们认识到乡村文明行动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树立起“自己家园自己建”的观念,从而在改善居住环境、改进生活方式、提升文明素质等方面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发挥乡村文明行动的生力军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价值观念的引领,通过勤劳致富、勤俭持家、诚实守信、与人为善、邻里互助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积极培育、大力倡导勤勉、诚信、友爱、互助的乡村文化精神,向农民灌输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形成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3、在方式方法上,要进行三个方面的探索。一是以集中讲课为主,多种形式互为补充。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集中宣讲任务的落实。同时,根据农民的文化程度和接受特点,采取现场观摩、实际操作、观看影片等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使他们乐于参与。要发挥现代传播手段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点作用,运用广播电视、录像、网络等多种载体,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增强培训效果,扩大培训覆盖面。要依托“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发挥文化大院、道德讲堂、文体广场、文明一条街、善行义举四德榜等资源优势,满足农村培训需求。二是因地因人因时制宜,实施分级分类培训。各地要根据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村风民俗等不同特点,根据农民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选编培训教材。做好培训工作,首先要深入调研,了解群众需求,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面对基层宣讲骨干、农村干部、农村妇女等不同对象,要将培训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因人施教,增强针对性。对基层宣讲骨干,不仅要告诉他们讲什么,还要教给他们怎么讲;对农村干部不仅要教给他们做什么,而且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带领群众一起做;对农村妇女则要跟她们讲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要根据季节的不同,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使农民真正从培训中受益。比如,冬季农闲季节,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内容可以多种多样;秋季开学之前,可以针对家庭教育组织专题培训;季节转换或者流行病多发之时,可以开展健康知识专题培训等。三是坚持学以致用,把培训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要学用结合,边学边用,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比如,家庭伦理道德的学习,可以结合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表彰活动来进行,既讲道理又举例证,既学习先进又检讨自己,效果可想而知。再比如,讲完居室美化净化专题,可以组织实际操练,由所有学员现场评分,老师进行点评,还可以与“优美庭院”评选、“美在农家”等活动同步开展,相互促进
  三、为“新农村新生活”培训任务落到实处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培训工作纳入乡村文明行动总体规划,根据《“新农村新生活”教育培训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的总体要求、部门工作职责和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等。要建立由文明办牵头、妇联具体组织实施的培训工作领导机构,统一组织,明确职责,通力协作。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责任制,实行培训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管理,落实培训任务。要充分利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的资源优势,调动教育培训机构和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要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对教育培训的资助,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渠道投资机制。
  2、抓好队伍建设。要促进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农民团体、大中专院校等积极参与农民培训工作,依靠宣传文化干部、妇女工作者、党校教师等,组建一支农民培训的骨干力量。要吸引社会各方面的人才参与培训活动,建立起专业人员和志愿人员相结合的宣讲队伍。要组织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化能人以及教子有方的家长、家庭美化净化的能手登台宣讲,现身说法,让农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层层培训骨干,培养一批既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技能和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搞好督导考核。要加强培训组织管理,建立培训档案,认真记录培训时间、内容、人员、成效等信息,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电子档案,动态掌握培训进程,保存培训现场影像资料。要定期组织开展检查指导,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走访农户、电话抽查等方式,对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掌握农民参加培训情况,了解农民对培训工作的看法和意见,把农民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培训质量、改进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检查结果将纳入文明县(市、区)测评和乡村文明行动有关考核,并将采取适当形式,对各地优秀宣讲骨干、工作突出的县(市、区)进行表彰。要注意总结发现培训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典型,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同志们,“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在我们省才开展一年多,是件新事,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在资金筹措、师资招募、参训人员组织等方面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希望大家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大胆探索,真抓实干,为全省大规模的培训创造出第一手的新鲜经验,为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节选自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明办主任刘宝莅2013年12月26日全省“新农村新生活”骨干培训班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郑红丽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