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山东实施乡村文明行动 > 工作简报>正文

“乡村文明行动”简报第30期

2011-12-02

来源:山东省文明办 作者:李润杰

字体:[][][] [打印] [关闭]

《光明日报》报道我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
 

    编者按:
    11月18日、19日、20日,《光明日报》连续3天分别在一版、三版、二版刊发“山东‘乡村文明行动’亮点撷英”系列,对我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进行专题报道。现将报道整理刊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抓到点子上 办到心坎里
——山东“乡村文明行动”亮点撷英之一
(《光明日报》2011年11月18日01版)

  从今年4月开始,一场“乡村文明行动”在齐鲁大地上启动,一幅富有现代气息的“乡村文明画卷”在山东徐徐展开。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说,“乡村文明行动”涉及到农村的方方面面,要紧紧围绕群众反映突出的村容村貌、村风民俗、生活方式、乡村道德、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大重点任务,着力提升乡村文明程度,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城里有的,咱农村也都有!”
  每天清晨,家住滨州市邹平县好生镇小高村的左成茂都要绕着村子跑上几圈,然后到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和他的老伙计喝茶、下棋、打门球。虽然小高村距离邹平县城20里远,左大爷却笑着对记者说:“城里有的,咱农村也都有!”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户户两层小洋楼,门前绿树成荫,老人们三五成群打着门球……分不出城里还是农村,是对邹平县乡村文明协调发展的生动概括。2005年,邹平县创建了全省第一个全国卫生县城。几年发展下来,邹平县有了环卫一体化工程,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
  今年,山东在全省农村正式启动了为期5年的“乡村文明行动”,到2015年底,70%以上的村将达到县级文明村标准。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曾是东营市广饶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真实写照。而今,“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三级联动收运生活垃圾,让广饶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彻底消失。
  位于山东东部的荣成市,按照“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的独特思路,实施垃圾处理、河道流域治理、植树造林绿化、污染治理和饮水安全5项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俺这个文明信用户可值钱哩”
  烟台人太“恣”了,“恣”得让人羡慕。
  烟台人的“恣”,不是顿顿吃大餐,不是口袋里有钱,而是有丰富的精神食粮,有多彩的文化生活,有业已形成的洁净、德孝、互助、学习、和美之风。
  “恣”的不仅是烟台人。这两天,寿光市侯二村刘东强家添了大喜事:他被评上了“文明信用户”。今年6月份,他将老人接到了宽敞的北屋,这一孝举在文明信用户的评选中,打动了评委。
  这个听上去不那么响亮的称号,在寿光农村竞争却很激烈。“只要评上了文明信用户,到农商行贷款,利率比一般人少10个百分点,还能优先获得贷款。”刘东强向记者介绍。村支书刘玉萍说:“事情虽小,评委们都很认可。在全村121户中,能当选的只有包括刘东强在内的23户。”
  “乡村文明行动”不仅注重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当前,全省各地通过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以及“道德评议”、“身边好人好事”等活动,大力倡树农村文明新风,建立完善乡村道德体系,使其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瞧瞧咱农村的“非物质富裕”
  “文化广场好气派,腰鼓秧歌舞起来,太极、健身、卡拉OK,村民个个乐开怀。”
  11月14日,在泰山脚下的新泰市青云街道南公东村,65岁的老书记王立忠谈到高兴处,向记者现场表演了自编的快板。他说:“村里的文体活动有三个特点,常年坚持、内容丰富、群众参与。老百姓有一个好的文化素养,这不就是‘非物质富裕’吗?”
  到农家大院“种”文化,让“乡土文化”活起来,是昌邑市“乡村文明行动”的特色之笔。他们评选和奖励民间文化能人,培养基层文化队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通过开展“唱响昌邑”电视大奖赛、“京剧票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让基层文艺组织从“配角”变成“主角”,让群众从观众变成演员。辛一社区的星光剧团还走出国门,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假面艺术节,叫响了群众文艺社团品牌。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说:“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乡村文明行动’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此,山东加快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基层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一系列文化惠农工程的建设,农村有了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文化渠道和致富信息,“文化大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许多基层干部说,“乡村文明行动”真是抓到了点子上,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本报记者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臣)

村里人享上科技的福
——山东“乡村文明行动”亮点撷英之二
(《光明日报》2011年11月19日03 版)

  农村垃圾箱有了“电子签”,环卫有了物联网;村里“电子警察”日夜值班;洗澡用上了太阳能,做饭用上了沼气,照明用上节能灯,田间地头农民也念起了“低碳经”……这是记者近日在山东农村采访时的见闻。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我们这些新鲜事不仅时髦,还有科技含量”。
  环卫有了“物联网”
  每天凌晨三点,数辆电瓶垃圾储运车,就会悄然开进章丘市明水镇眼明堂社区的小区运垃圾,装有电子标签的垃圾箱与垃圾储运车上的“刷卡设备”发生感应,垃圾运走后,在章丘市数字环卫综合管理平台的电子地图上就会显示“已收集”。
  2010年6月,章丘市在明水、双山等14个城中村进行环卫一体化试点,眼明堂社区是试点之一。当年8月,眼明堂社区的环卫开始被章丘市环境卫生管护中心收管。社区内购置了新的垃圾箱,施行定点定时清理垃圾制,为每个垃圾箱安装了电子标签,每台垃圾储运车安装上GPS,有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数字管理网络,就有了大家看到的“科技清洁”一幕。
  村里的环卫费用哪里来?眼明堂社区居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马宗亿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社区环卫面积10000平方米,每年的环卫费用最多有28万元,对于这笔环卫费用,明水街道办事处负责70%,社区居委会仅承担30%,一年下来,居委会也就承担8万多元的环卫费用,对于拥有26万平方米商租房、几家大超市等企业收入的眼明堂社区居委会来说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电子警察”来“站岗”
  11月15日,在德州市平原县坊子乡大蔡村村委会办公驻地,一名社区民警正关注着桌前的一台电脑,记录每时段的监控录像信息。民警告诉记者,眼前这套监控设备是2009年投入使用的,目前全村重要路段已设置4个监控设备,实行24小时监控。
  在坊子乡派出所,值班民警为记者调出了一张警用地图。记者发现,大蔡村老刘家一头奶牛的照片竟然在警用地图上显示。仔细浏览,警用地图信息囊括了村庄、小区及沿街门头的所有基图,基图还精确到了每户、每人以及车辆、牲畜。鼠标一点,户户基本情况一目了然。从去年开始,坊子乡派出所利用“大走访”之机,组织民警自带相机、笔记本,录入各种信息,地图已覆盖辖区52个村庄、16个单位。
  村里治保会共有12名适龄村民,配备橡胶棒、铜锣,分三组轮流在村里巡查,为村民看家护院,遇到情况鸣锣示警。
  沼气点亮低碳生活
  东营市广饶县丁庄镇李沧村村民孙加红家里,干干净净的院落中装有沼气池。现在,她家做饭、烧水、照明、洗澡都用沼气,鸡舍、猪圈里的粪便以及田里的庄稼秸秆,都成了沼气原料。“俺村65户人家现在有60户用上了沼气,这东西环保节能不说,还变废为宝,一年可省下数千块钱的煤电费和肥料钱呢!”孙加红高兴地说。
广饶县推广“一池四改一利用”,鼓励引导村民发展沼气和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行改水、改厕、改圈、改厨,并给予资金奖励。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秸秆入池,催生沼气,照明做饭,沼液肥田,形成“农田—秸秆青贮—畜禽养殖—沼气—有机肥—农田”的循环利用产业链,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单村,是个靠养殖奶牛富起来的村庄。2007年,西单村村民为解决奶牛养殖产生的粪便和农村生活垃圾,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1500立方米的发酵罐、500立方米的储气罐,沼气开发实行商业化运作,沼气达到全村覆盖,330户村民受益。
  经过三年多的运营,沼气运营管理也有了经验。村支书单提华算了一下成本账:解决了3个村民的就业问题,330户村民,一户一天一方,每月收取的沼气费最高时1万多元,加上政府补贴的部分,收支相抵基本持平。如今,沼液、沼渣也变废为宝,卖给蔬菜大棚和花卉种植户,成为上等的肥料,沼气运营开始了环保循环经济利用。
  (本报记者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臣)

 培育文明让老百姓尝到甜头
——山东“乡村文明行动”亮点撷英之三
(《光明日报》2011年11月20日02 版)

  农民的幸福看哪里?
  有人说,要看腰包,要看变化,要看笑脸;还有人说,要看精神……
  山东人说,这“变化、腰包、笑脸、精神”一个都不能少。
  山东正在开展的“乡村文明行动”,让广大农村群众在文明培育中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受到了教育,提振了精气神。
  “反弹琵琶”,老百姓一样幸福
  在寿光农村,无论是种菜、种棉、做买卖,大多数农民都从农商行贷款搞生产;农商行也想选一部分素质高的农户,培育为自己的优质忠诚客户。但农商行作为企业,单独去选文明诚信的好人,既无政府部门支持,成本又高。评选“文明信用户”解决了这一难题。“评上文明信用户的,贷款利率比一般农户少10个百分点;信贷紧张时,优先给文明信用户放贷;提供‘绿色通道’贵宾服务;提供个性化理财服务。”寿光农商行副行长赵庆国说。
  在乡村文明建设上,寿光市找到了利益结合点,党委政府、银行和农户共同参与,创造了一套市场参与的激励制度,使道德与利益统一起来。“党委政府牵头,引导社会参与,让讲文明、讲诚信的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寿光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永辉说,最实在的好处就是经济利益,但政府不能直接给钱,得找覆盖面大、联系农村紧密、参与意愿强的企业合作。
  荣成市则按照“贴合实际、尊重民意”的原则,千方百计改善住平房群众的生活环境,把“民心工程”做到实处。
  走进荣成市俚岛镇大庄许家村,记者看到,一边是整齐漂亮的住宅楼,一边却是传统古朴的海草房。“你别看有的住楼房,有的住海草房,村民们的幸福感都是一样的。”看到记者面露疑色,大庄许家村党支部书记许青海笑着解释。
  “我们在海草房里住惯了,这老房子一装修,条件也不比楼房差。”拍着墙边的暖气片,房主江丽萍说,镇上新建了供热站,今年冬天村里的楼房、平房都能实现集中供热,家里的土暖气也要“下岗”了。
  文明培育重在“熏陶”
  “以往,乱扔乱倒垃圾的事儿常有。现在,大家看到村里拾掇得干净,谁家也不愿落在后头,自觉把家门口打扫干净。”广饶县丁庄镇尚道村农民尚观辉深有感触地说。
  文明的养成重在“熏陶”。作为全国百强县的广饶,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善,许多村民的生活习惯悄然改变。晚饭过后,到村里的广场上跳跳舞,活动活动筋骨。不少村庄还组建了秧歌队、锣鼓队,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此花是真花,不能用手抓。一不摘绿叶,二不折枝杈,都有爱花意,鲜花笑哈哈。”这是记者在滨州市邹平县长山镇甘中村文体中心墙上看到的一段顺口溜。村民李福财笑着对记者说:“这是我写的,提醒大家爱护花草树木。农村也开始争创文明了,培育文明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
  邹平县的文明建设注重发挥城市文明的引领作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规划、服务网络建设城乡一体推进、素质教育城乡一体开展、居住环境城乡一体建设“四位一体”,加快消除城乡文明差别,推进广大农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理念”的城市化。
  把“行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整合多方力量,创新形式手段,找好抓手载体,尊重农民意愿。”这是山东各地在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中的共识。
  为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十二五”期间,山东将整合一千多亿元资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计划投资200亿元用于农村水系生态保护;228亿元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资金645亿元;42亿元用于农村沼气秸秆综合利用,投入98亿元解决35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说,“乡村文明行动”贯穿整个“十二五”期间,各地各部门要把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确保让广大群众叫好、满意。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臣)

责任编辑:李润杰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