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志愿者骨干培训班 > 骨干畅谈>正文

薄文军:文明是时代的旗帜

2013-06-24

来源:山东文明网 作者:王 琳

字体:[][][] [打印] [关闭]

东营骨干薄文军发言

在全省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
骨干培训班上的发言提纲
东营市志愿者  薄文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非常感谢省文明办组织这次活动,让我们这些心仪已久的朋友们能够在美丽的泰山脚下欢聚一堂,共话文明志愿者行动的美好明天。这次聚会的时间非常短暂,我们每个人要说的话却很多,我想简单跟大家切磋这样几个话题:
  一、文明是一个时代的旗帜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最终归之于文明。每个时代所展现给后人的物质、精神、天文、地理、生产、生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学、艺术、风俗、人情,等等等等,林林总总,包罗万象,我们无以名之,称之为“文明”。
  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文明就是世间大道,就是迈向小康、走向大同,实现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文明是人类社会物质精神的总和,是历史的积淀,是时代的旗帜,是一方水土、一代生民,留在后人视野里的丝丝年轮、行行足迹。如何让这些年轮更加完美、更加圆润,如何让这些足迹更加坚深、更加闪光,需要这一代人自己去努力规划、努力发展,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文明建设历程,从单纯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物质、精神两个文明一起抓,再到创建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随后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最终定格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五位一体”,就是“五个文明一起抓”,是一种全新的境界和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追求。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个理念上不再偏颇、行动上充满自由、思想上任你驰骋的时代,应该感到欣慰。我们能够为山东的文明建设和发展出一份力量,应该感到自豪。
  尤其令人欣慰的,作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各级文明办要求我们的,不是做那些“挟泰山以超北海”的高难度动作,只是要求我们发挥好自己的特长,写点自己满意又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文字。这意味着我们的能力、水平与上级的期望、要求之间,存在一个最大化的“交集”,有了这个大大的“交集”,我们的事业与奉献就能融为一体,我们工作起来将会多快好省、事半功倍。而与其他方面组织的一些网络评论员队伍相比,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团队也是最人性化,最能发挥人的特长,最尊重志愿者劳动成果的。
  文明是一个时代的旗帜。即便不能成为最令人瞩目的旗手,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张扬这面旗帜的一缕清风。
  二、时评是一个时代的强音
  能以撰写时评的方式参与文明创建,是我们的一种荣幸,也是各级文明办以及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团队对我们个人能力的一种认可、一种考验、一种提升。
  时评作为一种古老而年轻的重要文体,是新闻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说得简单点,就是时事评论在新时期的一种具体展现。今天的新闻,就是昨天的历史;今天的历史,就是昨天的新闻。任何一件事情,在其发生之后的第一时间,甚至与其同步,都会产生一些评论。这种评论,在人类语言产生的同时就已经产生了,一直发展到现在,衍生出时评这一文体。所谓“草蛇灰线,绵延千里”,时评能在当今信息时代大放异彩绝非偶然。它在中国新闻史、文学史、社会史上的地位也必将得到后人的充分肯定。
  文学界常说,秦文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了新文化运动以后,小说、散文、白话诗歌也有所发展。那么到了当代呢?哪一种是代表文体?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轩冕?文学圈里有人说是“段子”。开玩笑!玩世不恭的段子能够承担起如此沉重的文化责任?绝对担当不起。我感觉,真正代表新时代气象的文学样式有两种:一种是电视剧,另一种就是时评。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5000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漫漫5000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沧海桑田,几经变迁。许许多多文体都消失了,变成了文学史里的符合、文学博物馆里的标本,只能供人观瞻,无法焕发青春活力。有些文体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只能了解个名目,不再有文章传世。有些虽然有流传下来的文章,但今天我们已经不能再去如法写作了。只有评论,5000年来生生不息,常写常新,承载着我们的文明,承载着我们的文化,承载着我们的价值观念。
  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评论与人类文化一路偕行,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宣传教化的作用。甲骨钟鼎有评论,“诸子百家”有评论,《二十五史》有评论,《四书五经》有评论,《三言二拍》有评论,报刊杂志有评论,广播电视有评论,国家大事有评论,街头巷尾有评论,客厅里边有评论,卧室里边有评论,睁着眼睛有评论,睡觉做梦有评论,评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表扬是评论,批评是评论,检讨是评论,抗议是评论,吵架是评论,求情是评论,谈恋爱是评论,训孩子是评论,当和事佬是评论,挑拨离间也是评论。评论将伴随我们终生,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
  评论这一文体的长寿,是与其要素、结构的稳定性分不开的。几千年来,评论一直遵循着一种“来源于生活,依托于事实,服务于现实”的稳健发展、循序渐“变”之路。从中学的时候,我们大家就学过,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东西至今仍然没有改变,而且对于评论来说,这些东西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5000年文明史上,评论之所以能成为生命力最强、最长寿的文体,就是因为其基本要素、基本结构没有变。正因为评论有着如此良好的基因,这才促成了他在今天能以时评的崭新面目纵横各大媒体,肩负起社会评价、舆论监督、文明宣化的神圣职责。
  时评是一个时代的强音,优秀的时评能够振聋发聩、当头棒喝、醍醐灌顶,远非“匕首”、“投枪”所能形容。
  三、时评作者的素养
  评论员,包括时评作者需要有那些方面的素养?可能学术界的划分方法有许多,政治素养、理论素养、道德素养、文字素养、知识素养等等,可以列举出很多。但我感觉,最能涵盖评论员包括更多文字工作者素养要求的,莫过于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提出的“史家四长”:才、学、识、德。
  一个优秀时评作者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必须有不可磨灭的良知、不肯放弃的执着,必须有表里如一的坦诚、铮铮作响的傲骨,必须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无怨无悔的放弃。
  与新闻消息惯用的“春秋笔法”相比,评论是旗帜鲜明的,也是晶莹透明的,它藏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丝毫瑕疵。一个好的评论员,往往需要能“破”能“立”。“立”就是写立论,提出一个观点,能说服别人,让别人接受。你必须把它论证得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像武侠小说中的“金钟罩”、“铁布衫”。“破”就是写驳论,反驳别人的观点,要知道对方错在哪里,薄弱点在哪里,也就是要发现别人的“气门”和“软肋”,要学会使用“铁指寸劲”和“独孤九剑”。既要稳、准、狠,切中要害,一招制敌。又要洋洋洒洒,伶俐飘逸,迂回婉转,有一种内在的神韵和美感。
  四、时评写作的建议
  因为时间紧张,不再展开细说了。时评写作过程中,我感觉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立意尽量高点。《孙子兵法》说:“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时评稿件尽量要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有张力,能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
  二是视角尽量宽点。要放到一个大背景下权衡一项政策措施,到底有多少人受益、多少人吃亏?我们是需要去大力推进,还是去及时劝阻?这些,都不能只凭个人好恶去判断,也不能只凭一己之私去褒贬。一定要放大视角,在大背景下考量问题。比如,走出我们“三位一体”的小家庭圈子,去关注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看他们有多少人的处境得到了根本改善,或者有所恶化。
  三是要做“地球人”,不要做“外星人”。时评作者要读懂社会、读懂世界,不能太天真,不能停留于幼稚的思维方式。说白了,时评不能与社会、与生活脱轨。要讲大局、讲政治、讲法律、讲国情、讲现实、讲公序良俗、讲宽严相济、讲德法结合,归根结底则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循序渐进。
  四是语言拿捏好分寸。时评的根本目标,是维护社会和谐,我们面对的有不可饶恕的敌人,也有可以化解的人民内部矛盾。这要求时评作者既要敢于担当,也要顾全大局。语言上一定要拿捏好分寸,不能意气用事。有时需要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有时也需要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评论不说假话,但说真话也要有所选择,要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要始终明白投鼠忌器的道理,要善于权衡利弊,防止误伤误炸。
  五是要遵循语言文字规范。“语法大于宪法”。我们这么大个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南腔北调,不一而足。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保持5000年灿烂辉煌,这得益于我们有统一的语言文字、统一的语法规范。如果语法乱了,语言必然要乱,中华文化必然要崩盘,这很危险。作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作为优秀的时评作者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包括遵循统一的语法规范标准。

责任编辑:王琳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