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志愿者骨干培训班 > 骨干畅谈>正文

丁琪:网络文明,何以言说?

2013-06-24

来源:山东文明网 作者:王 琳

字体:[][][] [打印] [关闭]

网络文明,何以言说?
(发言提纲)
丁琪

  开场白
  一、如今我们所面对的网络环境
  举例子。(今年3月份《工人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微博红人留几手进行批驳)。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我想说的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就是一个主流话语与民间声音互动、公共言论与个体出声共鸣的大舆论场。从论坛、博客再到微博,网络早已不是一个单纯媒体,他既是一个言论广场、话语平台,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有人说:网络改变中国。这种改变的力量是不可抑制,也不可预知的。但是,尊重民间话语权不代表对任何网络发声都放任自流,公民意识的培养也不能对网络公共空间的低门槛一味纵容。这就是接下来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置身于网络公共空间和民间舆论广场中,网络文明志愿者应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定位?
  二、网络文明志愿者的角色定位
  如今的网络再也不是那个虚拟的世界,它越来越靠近现实,越来越改变着现实。在人们的眼里,舆论观点目前呈现出“网上民意滔滔,网下形势一片大好”的形态,在这样冰火两重天的舆论环境中,网络文明志愿者既要辗转在网络与现实之间,把握好网上出声和发言的角度、观点,还要注意网言网语的运用;要有客观、积极的立场,不仅应该在善于分析网络事件的前提下了解网络话语氛围的特性,还要在具体分析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善加引导;既要合理疏导,网络出声还要符合网民口味。简而言之,网络文明志愿者的角色定位,主要应把握这样两个元素,一个是网络文明,一个是志愿者。虽说网络舆情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民意,但将网络社会视为现实社会的晴雨表,是不为过的。它以更为集中、极端的方式呈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具有热衷于揭批种种社会不文明现象和将其无限放大的特性,却对社会正能量往往忽略不计或者轻描淡写。在呈现和揭批之间,在忽略和漠视的同时,志愿者更像是一个助推社会正负能量不断磨合的润滑剂,还像是各种社会元素的粘合剂。
  三、网络文明志愿者使命在身,怎样才能不辱使命
  首先,应善于捕捉人性和社会的闪光点。
  刚开始参与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也是无从下手,也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撰写稿件。随着稿件越写越多,也有意识地参与了一些网络活动、多撰写一些媒体约稿,比如凯迪网络的百姓家史,胶东在线网站的“最美笑脸”,参与多次全国网络媒体行等等,逐渐找到了一些感觉。网络文明志愿者工作应该是一项以力量激发力量、用真情点燃真情、以真诚带动真诚的工作。作为网络文明志愿者,更应发现常人所不见、感受常人所不能感受。以川蜀大地5年的两次地震为例,从汶川到雅安,我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学会了什么,避免了什么,得出了哪些经验?找到哪些赈灾捷径?赈灾其间,中国文明网首发、新华网、中青网、环球网转发的我的评论文章《有一种英雄主义叫庐山》和《赈灾,无需质疑美好》等稿件,一边立足于褒扬社会各界大灾面前的友爱援手,一边表达了社会面对每次灾难都在不断深化互救与自救、帮扶与关爱、友善与付出这一人性主题,从而引发人们对良知的审视和面对现实积累经验的重视。其实每逢赈灾,网上的各种声音可谓是千奇百怪。比如逼捐论、比如质疑论、比如漠视心态。我们常说患难见真情,但弘扬真情和友善绝不仅仅局限于患难。在全民赈灾热情高涨的时候,痛骂红十字、痛批阴暗面,不是不可,但绝不能成为当下的主流话语。所以说,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若换个理解角度,是要求我们在面对各种社会事件时,做到身临其境、置身其中地发言出声。作为网络正面舆论的引导者,在合适的时候、讲究分寸、说得体的话,才是帮忙不添乱的、是合时宜的。
  其次,应该做对不实信息不轻信、不盲从的人。
  以新浪微博作业本《驳人民日报:80后为什么集体暮气沉沉》为例,一方面说明社会的文明进步出现了脱节,经济与精神的脱节,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当今社会的文明进步,还表现在自媒体与传统主流话语互动所带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中,我们网络文明志愿者,应该具备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积极回应正能量的能力,也应该具备能够从正面角度积极看待、巧妙引导偏颇言语、激烈言辞的能力。如今的网上发声,因网络平台的特殊性,让网络成为各种社会现象的放大器。网上信息鱼龙混杂,正面声音与负面声音时时呈现东风压倒西风之势。在“水火不相容”的两极话语氛围中,网络文明志愿者的作用就是将负面失实信息有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扼杀在萌芽中,对温水煮青蛙效应高度警惕,正确解读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并保持清醒的觉察。今年4月我写过一篇《以生命互救感化节操自赎》的评论文章,是围绕长春市老人买菜时突发脑梗,只有一位陌生的“白衣女子”施以援手,此事被网友拿来与“小悦悦事件”相提并论这一新闻背景展开的。这个事件曾一度在网上各大论坛和微博客上被炒作,并呈现出事态逐渐蔓延之势。我这篇稿子的主题思想一是辟谣、二是揭露某些人的阴暗心理,这篇稿子被新华网新华时政、中国文明网、新民网等多家知名、不知名网站转发,发挥了很好的澄清事实、还原事态真相的作用。所以说,如果没有网络文明志愿者这个“头衔”,或许不太会对此类事件这么敏感。
  总之,如今我们面对的舆论环境是关于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社会保障、人身安全以及社会公平正义多种问题互为交织下的话语语境。我们还要常常面对人心的冷漠和社会泛娱乐化,我们的诚意有时会被消费,我们的付出有时还会被误解,我们的正义感有时还会被调戏。但我们是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参与其中,面对道德失语我们培养自救能力,面对天灾人祸我们营造互爱氛围,面对各种误解我们找寻对话方式,面对人心恐慌我们搭建防范底线。正视自身价值,培植文明根基。网络文明志愿者,是一个既能高谈阔论、还能见缝插针,既要宏大叙事、还要和风细雨,既要放眼全局、又要关注个体的网络文明的播撒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精神,积极倡导网上新风,有见地、不盲从,有观点、不困惑,最终实现网络文明这一重大目标。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琳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