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明网首页 > 专题 > 山东传统文化之地方戏曲 > 山东地方戏掠影>正文

四平调

2013-12-19

来源:山东文明网 作者:郑红丽

字体:[][][] [打印] [关闭]

    

《陈三两爬堂》剧照

     四平调又名“四拼调”。流行在鲁西南、皖北、苏北、豫东一带。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豫剧的曲调而形成,因而称“四拼调”,后易现名。1930年左右,庞师文、杜学诗(绰号黑云彩)为首的花鼓班,首次在济南登台演出。1939年,邹玉振、甄友明等,在苏北、鲁南,至安徽界首一带演唱,曾改称为“山东老调”、“山东干砸梆”、“文明花鼓”。1945年,燕玉成等进行音乐改革,并聘请豫剧琴师参加,增加弦乐伴奏,丰富唱腔音乐。50年代,山东省的金乡、成武、单县、曹县和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先后成立专业剧团。四平调音乐,旋律优美淳朴,说唱性较强,板式、唱腔的名称不一,通常分为:四板、平腔、紧板、直板、散板等。其唱腔特点是:旦腔似评剧,小生似花鼓和京剧流水,须生、花脸多唱梆子。乐器以高胡为主,配以笙、笛、二胡、三弦、坠琴等。近年来,先后整理演出《小借年》、《陈三两爬堂》、《小二门》、《三告李彦明》等剧,山东省吕剧团演出的《借年》,就是参照四平调的演出本整理改编的。四平调《战羊山》、《湖上红莲》、《扒瓜园》、《三把镰》、《团圆》、《谢媒人》、《春暖梨花》等剧目参加省戏曲会演,获得好评。

责任编辑:郑红丽

分享:
相关新闻